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19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回顾建国后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政策定位。以浙江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实施免费开放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大家看法·破解养老困局》进行了公共视角解析,发现其存在公共性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讨论游离于主题,使主题不够深刻;二是嘉宾出场方式,主持人调侃,刻意制造现场观众的参与等娱乐化表现形式,消解了话题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遇人身攻击或事后报复,甚至因撰写新闻报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时有发生.记者的执业环境似乎变得有些“凶险”.危险信号:以刑事手段处理未经查实的言论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不幸成为“记者被通缉”这一新闻事件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5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基于广大公民利益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日臻重要.广播电视作为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拓展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呈现出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失灵”等问题,进一步彰显了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5.
一、博客与微博发展素描博客、微博客都首先发轫于美国,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一系列公共事件推动概念普及,并经由社会创新者的引领最终被广泛应用。博客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2001年至2004年间,随着博客技术的傻瓜化与一系列新闻和政治事件在博客上的独家披露和率先报道,博客走入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2007年4月,全球性的博客搜索引  相似文献   
56.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公共性问题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传播学理论,从公共性关注、西方国家公共媒介问题以及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公共性三个方面,探讨传媒公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57.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时至今日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出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领导人的提倡以及文艺界和各个下级部门的积极组织。这些无一不使得新民歌创作呈现“去个性化”的面貌。在绝大部分类似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现实真相,感受不到人间冷暖。这样的诗歌只是政治意志下的大合唱,其缺乏的恰恰是诗歌的灵魂---真情实感和个体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诗歌使得其公众性得以凸显而公共性却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58.
齐琳珲 《青年记者》2021,(24):32-34
算法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如何从技术源头思考当下算法新闻所引发的资本与技术合谋、伦理失范等公共性消解问题,本文提出可以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路径设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想,建构"有道德的算法",重构智能媒体时代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59.
甘肃省中部的定西、甘南、临夏三州(市)多民族交界地带100多个行政村落的20多万群众中,盛行一个独特的节日——拉扎节,形成了以拉扎系列活动为特征的"拉扎文化区域"。文章以神圣与世俗之间异质转化中的仪式时空作为切入视角,以拉扎仪式"跳拉扎"为田野调查对象,描述植根于乡村自身的民俗仪式活动的变迁,探讨节庆及其仪式对其文化区域内凝聚番汉多民族群体、获得权威认同的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60.
设计或艺术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与时俱变"的基础上永不停息地反映现实生活并改造现实生活.这是设计本体的内在规定性,也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笔者试图通过这一普遍存在的环境艺术设计现象进行研究,本着把握本质属性是解决社区环境雕塑诸多问题的重要法则的学术理想,着重分析了社区环境雕塑的公共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