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的性取向问题等。  相似文献   
22.
<七月>讲述了西周时期的农事活动和奴隶劳动者的生活.刘尧汉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中论证彝族十月太阳历时,认为<七月>里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就是过年日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依此类推.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还勉强解释得过去,但对照诗的内容,这些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只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误导.  相似文献   
23.
王书奴在《中国娼妓史》中认为中国妓女起源于殷商的女巫,并且把那个时代称为“巫娼时代”。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辨正了中西妓女起源的异同和中国妓女起源于宗教性的巫娼之说。  相似文献   
24.
目前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着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读书权、选择权、想象权等被无情地剥夺了的现象。学生成了教师的奴隶、学习的奴隶!不还学生学习之权利,何以体现“学生是主体”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了奢望。下面谈一点教学中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5.
地方小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而甬剧《典妄》的成功也绝非偶然。通过对甬剧《典妻》和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分析、比较体会它们所具有的欣赏价值。进一步思考地方小戏的文化背景和目前的窘况。最后在人文的角度考虑中国戏曲的审美缺陷。  相似文献   
26.
论教育技术视域中"人与技术"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里存在多种关系,但最核心的关系是人与技术的关系.为了更有效地研究这种关系,首要的工作是确定研究视角,从何视角出发观察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人与技术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应该最大限度地张扬人的主体性而防止和克服"信息异化"现象的出现,人不是技术的奴隶,人决定信息技术的命运,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27.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沦为教书匠和教科书的奴隶,根本谈不上对教材的优化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为每个教师开辟了解放思想、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天地.教师应当积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长为教材的生产者和主人.  相似文献   
28.
史学界曾对林肯是否为废奴主义比较热烈的争论,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林肯是废奴主义;二、林肯开始不是废奴主义,只是反对奴隶制,后来才逐步转变为废奴主义;三、林肯完全不是废奴主义,甚至还反对废奴主义。笔认为,林肯不仅一开始就把废除奴隶制作为,而且坚定不移地以实现此目标为己任,有步骤地开展斗争,并最终领导美国人民彻底消灭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29.
30.
《呦呦鹿鸣》中的中心意象雄鹿比比是真善美的象征,它被残忍虐杀的命运说明人类真正的解放是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自由,而不是肉体的解放。只有改变人的奴性,使人成为自由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