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21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婚恋观为视角,通过考证民国学者的调查、档案史料和政府法律文档,分析了民国大学生对于婚恋的态度、满意度以及新婚姻观的接纳程度,得出了婚恋观主要受到西方学说、女子教育、法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较之普通青年要进步,体现出传统与西方的争斗和交融.通过大学生婚恋观的状况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进.  相似文献   
42.
伊丽莎白和简爱分别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女主人公。虽然这两部小说都属于“灰姑娘”的模式,两位女主人公历经曲折最终都找到了美满的归宿,但由于身世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她们的性格和婚恋观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43.
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探析——以黄石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具备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的探讨,引导女大学生们认清恋爱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能自主、自愿裁定是否选择大学恋爱.  相似文献   
44.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与“三言”中杜十娘、苏三、莘瑶琴等所处的社会阶层迥然不同,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代表着雅与俗的两极。但是,她们的婚恋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通过对这两类女性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明清小说中从贵族小姐到风尘女子追求爱情多以悲剧告终的根源、两性关系的缺憾与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45.
爱情情感是一个人一生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都在18~22岁之间,对他们进行健康爱情心理及正确的婚恋观的教育是德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工作。  相似文献   
46.
47.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学风就女大学生婚恋观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广州主要高校的1700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近几年就业压力骤增,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更为现实,不少人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态影响,临近毕业时没有努力去谋职,而是选择去征婚。  相似文献   
48.
开健 《现代语文》2009,(10):84-85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作品。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49.
大学生的性别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一个迫切的课题,文学尤其当代中国女性文学课程中有丰富的性别素质教育资源,寓性别教育于专业学习,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建立自觉的性别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婚恋观。  相似文献   
50.
新媒介作为人类思想与价值的物化载体,对当代青年的社交婚恋的变迁起着巨大的变革作用。从后现代视域出发,考察当下中国青年新媒介婚恋状况及其后现代特质,并从青年生态个体、新媒介行业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对冲机制等维度阐述青年新媒介婚恋观的构建与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