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感到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真是力不从心。.不过,最近的一年里,我觉得,似乎找到了一根作文教学的救命稻草。我的做法就是“亲自”读点书,写点文。为什么给“亲自”加上双引号呢?因为能真正静下心读书、写文的老师还真是不多。  相似文献   
52.
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叫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叫间接引语(Indirect Speech)。直接引语前后一般要加引号,间接引语前后不加引号。在大多数情况下,间接引语以宾语从句的形式出现。例如:  相似文献   
53.
徐超富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中国大学是教授治校吗?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人看到使用引号作出这样的断语既感不适也会感到疑惑,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4.
引用,是一种修辞方法。引用,可以一字不变地将别人的话加以引用或复述出来,这叫做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或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这叫做间接引语(indirect speech)。一般地,直接引语放在引号内,间接引语不用引号,而用宾语从句来表达。宾语从句是初中和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语法之一,尤其是将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的一些特殊变化尤为复杂。其中,以下一些时态不变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5.
普特南试图通过批判塔斯基的真理理论,批判那些认为真理问题或是通过去引号理论、或是通过真理语义学、或是通过二者的结合已经被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的观点。普特南对塔斯基真理理论的批判指出了试图通过形式逻辑彻底解决哲学的真理问题是不可能的,形式化处理没有任何的哲学承诺,而真理是一个实质概念。真理研究可以有不同的路径,这体现了真理研究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浅析新闻标题中引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标题中语言的简缩和超常是解决新闻标题制作等方面产生的言语交际矛盾的有效手段,引号的运用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已成为新闻标题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正反实例入手,对此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7.
田凤山是原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有一篇专门写此人蜕化变质过程的文章,作者巧妙地把“田凤山”这一姓名的三个字拆开后加上引号写入正标题《“田”“凤”“山”人生三部曲》,文中又分别以这三个字作为三个小标题的领字,与田的人生轨迹对接。请欣赏这三个小标题:  相似文献   
58.
春天的符号     
正大脸猫发问: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那么,什么最能代表春天呢?如诗如画的春光,该怎么描绘呢?请看——春天来了你看燕子呢喃,春风拂柳那是一个分号蓝天白云气球飘浮那是一个个逗号晴空丽日,鸢飞戾天就像对对引号春风化雨,点点入土是一个个顿号山青水碧,鱼儿游翔口中吐出一串串省略号  相似文献   
59.
冒号的主要用法是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或用在称呼和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我们的复习分为两个阶段:一为专项复习阶段;二为综合复习阶段。”又如“同志们:现在开会了。……”引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内容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殊称谓或需要特殊强调的部分。如“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又如“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终于平息。”具体应用时,我们常常遇到冒号与引号连用的情况,冒号与引号经常“携手”,却容易出错,中考也常考到这类知识,我们必须掌握正确辨别和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在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在推广中产生了误导作用,使语文学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产生了误解。这项规定混淆了点号和标号的功能区别,既未能“严格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又与提高标点符号的表达效率和审美功能无关。作为国家标准规范,应予以尽快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