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5891篇
科学研究   409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93篇
综合类   227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9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即通过理论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矛盾。《矛盾论》作为毛泽东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对辅导员学习运用矛盾分析法作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2.
一、对社会矛盾或冲突根源的解释不同 (一)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关于社会冲突的原因 西方社会冲突论者都把韦伯的财产、权力、声望的三维分层标准作为分析冲突原因的根据,认为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分配不公是引发社会冲突的最终根源.但各家学说强调的重点不同。达伦多夫认为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把不同的群体整合到同一结构中,依靠的是权威的强制。拥有权威的入要求维持已有结构,而没有权威的人则要求改变原有的权威关系,对权威这一稀有资源的争夺成为社会结构内部固有的冲突原由。由权威关系决定的利益是客观的,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不过当人们没意识到它时,它只是一种“潜在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也是潜在的,潜在冲突耍公开化。  相似文献   
953.
矛盾修辞是表层存在逻辑矛盾,深层蕴涵互补矛盾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其表层的逻辑矛盾占据了经典逻辑思维形式的各个领域,其深层却是认识主体对同一对象的性质从不同方面作出的揭示,它互补、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事物内部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本文对矛盾修辞的结论是:矛盾修辞是非逻辑的,又是逻辑的,它是表层逻辑矛盾和深层互补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修辞是一种含有生命哲理的诗化语言,它的深层世界是一种诗化的辩证逻辑世界。  相似文献   
954.
银两 《成长》2006,(9):58-59
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在特定的生活空间里和别人一起相处。遭遇到与以往不一样的集体生活,大家都为了更精彩的生活而努力,自然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你可能会觉得跟直接产生矛盾的人沟通有困难,于是采取别的渠道泄愤,但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在产生愤怒的地方解决愤怒,尽量找机会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尝试后,我们往往会发现,矛盾和愤怒会迎刃而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55.
翻译的倾向争论经久不衰,其中归化与异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文从新的双向角度(宏观与微观),结合哲学理论(对立统一论),提出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最新诠释。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从宏观把握,异化是文化翻译的正道。在微观层面,是语言的操作分析,应该归化与异化杂合(语言转换从属于,服务于文化转换)。这一崭新的视角有助于归化异化理论的科学发展,有助于翻译理论实践的进步。  相似文献   
956.
汉语矛盾修辞法有半路的修辞功能,它能揭示主客现世界各种矛盾现象,表现人类深邃的哲理思想,强化语言表达作用。语意的思路性、语言的物练性和结构的创新性是矛盾修辞法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957.
Oxymoron辞格的汉语译名不一,影响了对词格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本文专门研究了oxymoron的诸多汉语译名,如“矛盾修饰法”“对顶”“逆喻”,指出现在学术界对笼统和含糊的术语命名时的无可奈何,认为既然汉语中没有基本相对应的修辞格,就不必套译乃至硬译。  相似文献   
958.
近年来,有关侵犯死者名誉的案例时有发生,虽然对于死者名誉需要保护这一点少有异议,但有关保护死者名誉的理论根据却众说纷纭.死者名誉利益的保护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是首要的且无可回避的问题.保护死者名誉利益而不是权利的提法与民事权利能力理论和其他基本民事制度存在逻辑矛盾.笔者同意名誉权说并提出其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59.
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文化是现代文明最稀缺的资源,是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是一个文化实体,教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是教育对经济社会主要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式。现代中国教育在经济方面受市场原则支配,在社会方面受选择原则支配,在文化方面受适应原则支配。经济方面的过度趋附,社会方面的过度亲和,文化方面的过度异化,构成现代中国教育的文化矛盾。文化矛盾的根源有三。一是现代教育迷失自我;二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导致“教育祛魅”;三是教育对文化传统的过度批判和过度反叛。教育改变和造就人,而不是人的生活。现代教育能否为抵挡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文化冲击,能否合理有效地矫正媒体文化的影响,确立作为民族文化主体和意义文化主体的地位,确立作为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权威,成为社会的文化创发源和辐射源,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和文化批评,这些成为教育的文化力量的确证。为此,必须进行一些重要的理念辩证和学术理论方面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960.
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深刻矛盾”,曹禺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吸收、融合和剥离,形成了他具有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文化和戏剧美学观念,构成了他戏剧作品的独特的文化意蕴。这种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结构艺术上:一类是单线倾斜动态封闭式,如《日出》;一类是复线守衡静态开放式,如《雷雨》、《原野》、《北京人》等。从曹禺前期戏剧所表现的“深刻矛盾”和艺术结构特征来看,那种“动力的动力”正是构成他前期戏剧创作的诗化现实主义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