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7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现代解释学的出现是20世纪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出现给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解释学重要人物的德国的伽达默尔和美国的赫什,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解释角度的差异:在艺术本的理解方面存在开放与封闭之别,在解释的历史意识方面存在“历史相对主义”(即“效果历史”)和历史的回归的不同,在艺术语言观上有着本体论和载体论的关于语言的体用之争。只有注意西方关于解释学美学思想中的这种不同化背景,我们才能得以科学地建设起我们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2.
哲学解释学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哲学流派,它从本体论的高度上强调理解与解释的重要地位,对于教育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在教育学领域中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借鉴解释学的理论来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论柯林伍德     
不满于柯林伍德在20世纪上半叶牛津哲学界受冷落的实情,威廉斯以我为主地详尽考察了柯林伍德在历史哲学、哲学史及其所主张的思想史与形而上学研究应该相互渗透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其中,威廉斯重点辨析了柯林伍德的重演论、封装概念以及问答逻辑,这些思考溢出了柯林伍德研究,延伸至诸如解释与理解何以可能、反思与实践的关系、文化变异与普遍设定的关系等一般哲学问题。基于这些工作,威廉斯意在召唤富有历史感且风格独具的哲学思考与哲学写作。  相似文献   
24.
解释学作为20世纪后半期重要的理论成果,伽达默尔避开了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而将解释学沿着历史的道路彻底贯彻下去,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作为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解释学文论将"历史性"和"时间性"引入哲学思维,肯定了文学研究中历史意识与时间距离的重要性。在其老师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伽达默尔巧妙地将人类的理解活动与游戏、象征、节日这些与我们的经验直接相关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说明了艺术作为交往理解活动的本质。他的解释学文论充分肯定了在实现对对象的理解中,成见存在的必要性,强调了历史意识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突破成见的制约而自由、开阔地理解对象,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5.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机械化的培养方式让本应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丧失了原有的本真,遮蔽了具有生命的个体,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在解释学的关照之下,教学开始关注自我呈现,理解应作为教学的存在方式、视域融合应成为教学自我把握的途径、深度对话应是教学实现理解的通道。教学自我的显现,也是教学主体理解的实现,而教学主体的个性解放将成为教学自我呈现的内在要求和实质性内容,也将成为教学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6.
“sensus communis”是伽达默尔所看重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四个基本概念之一,它包含“共通感”和“常识”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个概念和另外三个概念“教化”、“判断力”和“趣味”关系密切,是其中的中介和桥梁,它们一起构成了精神科学的真理及其解释学的基础。伽达默尔对这个词的理解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纳入一种新的眼光,使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解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围绕着经学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解释学。中国古代经学解释的主要目标围绕着“道”而进行,其中基于现实国家治理的“治道”是其解释的基本诉求。在古代,基于“治道”的不同建构而形成了汉、宋两种经学解释的类型,统治者们都想借此建立基于话语权力的文化认同,从而为政治统治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与方法。与此同时,儒经本身也是古代天道人事的承载,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所以,古代经学解释体现出了语言与意义、主体与客体、知识与道德、主观与客观、天道与人事、内圣与外王、历史与现实等等多种二元性或曰二重性。虽然如此,古代解释者注重通过经学解释的张力来化解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8.
余华作品在德国的接受主要是通过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高立希的译介工作。余华的散文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出版后,德译本也很快问世并受到热议。对比原文、德译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些许出入之处,这当然是翻译难以避免的。译者和读者对于文本的不同理解是依赖于文化系统的,也是历史的和具有主观性的。以解释学视角来看,这种不同的理解恰恰是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同时也表明将解释学与语言转换问题相结合可以帮助拓展翻译研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29.
施莱尔马赫之后的解释学对主体问题给予了关注。在解释学的视野下,阅读者要进行直面传统、文本和自我的三重活动。以此,阅读者得以建构超越二元对立的自我,并融入到整体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30.
拉卡托斯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的提出对促进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文章试图从认识论解释学有关文本的观点与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特别是对后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