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1篇
  免费   5篇
教育   190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24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王文生的《中国美学史》以古典文学作品及理论著述为研究范围、以中国文论中的"情味"为核心研究对象,它展示的不仅是情味理论发展的历史,还是历代文学作品情味变迁的历史。王文生细致爬梳一手资料,力避陈说、独立思考,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美学原味,他以实际做法例证了真正的"比较诗学"精神———"在总体比较中发展各自的特点,吸取彼此有益的经验以丰富发展各自的美学思想",其著作扎实厚重、视角独特,树立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路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82.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83.
刘勰的诗学观念中隐藏着若干矛盾。在诗歌的性质问题上,刘勰公开标举言志说的大旗,但在实际的审美欣赏中却不在意诗歌是否是言志的,实际上他已变成了一位缘情论者。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刘勰主张藻采与风骨并重,沿袭的是文质彬彬的思想;但他在实际上又是秉承重风骨轻藻采的标准,从而与并重说法发生矛盾。一方面,刘勰将风骨提到很高的位置,作为评判作品的核心标准,另一方面,这一标准又难以涵盖他的审美实践的全部。  相似文献   
84.
五代时期孙鲂、沈彬和李建勋的诗社活动在诗社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唐代一些"准诗社"的基础上,孙鲂等人的诗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宋代诗社兴盛的新局面。对该诗社的相关情况和诗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有助于把握当时诗社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于理解唐宋间诗学的演化过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对"在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关系和在场形式等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场"内的权力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对"在场"问题作诗学和政治学的分析。所谓诗学分析,即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在场"的内涵。政治学分析则主要是从符号和权力的角度来研究"在场"问题。对"在场"的权力分析主要借鉴福柯的权力观点,即微观权力的视角,将"场"中的权力关系与当下的社会语境联系起来,研究现实"在场"和网络虚拟"在场"背后的权力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6.
《天堂所有的威士忌》是查尔斯·伯恩斯坦于2010年出版的诗集,收录了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76首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诗集中个别作品的深入解读,结合诗人的诗学观点,认为该诗集呈现了一个集"实用的诗学"和"多样的形式"为一体的诗学语境,而读者的积极建构使之成为诗学的天堂。  相似文献   
87.
星云大师的宗教诗学思想可以称为“人间诗学”,其内蕴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其中要义包括:以“为人服务”为文学意义,以“给人欢喜”为文学功能,以“表情达意”为文学评价标准,以“给人明白”为文学创作原则等若干方面。星云大师“人间诗学”的内在精神根植于其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之上,从创作原则到评价标准都深受人间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可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同质性因素对等适应的阐释,我们可以提取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讨论的性格、情节与悲剧的作用这些具有真理普适性的理论来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9.
现今,“中国文学走出去”之风愈演愈烈,文学翻译事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方兴未艾。在文学作品西行中,译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传播之路的成功与否,译作所传达国家形象的优劣决定了传播目的的达成与否。该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i Lefevere)提出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以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三个因素为切入点,剖析了许孟雄英译《子夜》中的改译情节和段落调整情况,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学翻译工作的质量,助力于中国文学的西行之旅。  相似文献   
90.
在亚理斯多德之前,诗(艺术)曾一度深遭贬斥。亚理斯多德则力排众议,创作《诗学》,提出一套系统的美学理论,为诗辩护。史诗和悲剧是《诗学》所讨论的主要对象,它们作为古希腊的两大体裁,究竟有何异同呢?本文从《诗学》的理论出发,结合荷马史诗和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在属性和种差、主要成分、创作等几方面,对史诗和悲剧这两种著名的艺术形式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并力图作出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