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14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21.
脱胎于宗教造像样式的泉州木偶,呈现出“雍容丰腴、神韵含蓄”的艺术品格.其造型在近代以江加走为代表的木偶雕刻大师的努力创新之下,最终形成了具有闽南趣味的地域风格。  相似文献   
22.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6):124-128
在陆续发现的一批北齐墓葬中,我们可以看粟特文化曾经对中原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发生在同时代的佛教艺术中。在遗存的北齐石窟以及青州、临朐等地出土的北齐佛教造像中都曾受到粟特文化的影响。北齐造像新样式就是结合了当时绘画风格变化而来的,这种画风变化与西域粟特画风的传入是密切相关的。当时的北齐皇室内部就有“尚胡”的风气。  相似文献   
23.
虎头寺义邑造像的文化特征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魏洛阳地区佛教石窟中,虎头寺属于典型的民间义邑造像。由于碑记关键内容一直未辨认出来,致使其研究工作难以深入进行。立足于实地考察,较为完整地著录出碑文,从而得以全面把握该石窟的文化特征,解决了石窟开凿时间、造像形制、洞窟名称等问题;厘清了其义邑联合造像基本情况,尤其是发现了开凿该石窟的匠人吕僧空的名字,这在北魏洛阳石窟中还为第一次。以上诸点为北魏洛阳地区佛教发展情况和石窟建造情况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24.
麦积山在秦岭山脉的西端,天水市东南。这里不仅风景如画,石窟艺术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被称为“东方最大的泥塑艺术陈列馆”。在各时期的石窟造像中,西魏、北周时期的造像最具特点。麦积山西魏时期的造像,在继承北魏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创新。这一时期造像的特点是不再过分讲求清瘦,而是逐渐趋于丰圆。第44窟主尊阿弥陀佛堪称麦积山西魏造像艺术之绝。佛坐高1.6米,高发髻,发纹旋转如盛开的花朵,面容秀美,双眼下视,嘴角含笑,一副善良慈祥的贵妇神态;身着褒衣式袈裟,双领下垂,胸前结带,衣裙下摆层层波折覆盖佛座正面,褶纹繁密厚重;体…  相似文献   
25.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26.
观音信仰是洱海区域佛教信仰的重要特征。从观音信仰上可以看到中原、西藏和印缅佛教对洱海区域佛教的熏染。洱海区域悠久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分布广泛的观音庙宇、多姿多彩的观音造像、变异的观音经典和神话传说。观音信仰对洱海区域的佛教传播,起着比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造像比例、塑像制作、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等方面,探讨莫高窟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推测早期三窟佛教造像是根据一定样本进行制作的,样本来自中原,或从西域传入.进一步论证三窟为同期开凿,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  相似文献   
28.
金申 《收藏》2010,(1):95-104
藏传佛教是指公元7世纪起在西藏地区形成的以藏语为载体的佛教,有显密二宗。其教派众多,教理繁奥,神祗更是庞杂。藏传佛教极重视以美术弘扬教法(即所谓“五明”之一的“工巧明”),遗留的数量庞大的壁画、唐卡、雕塑等美术品是世界各国学者热心研究的对象,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9.
陈根远 《收藏》2010,(11):95-97
陕西向称碑刻之渊薮。今存之古代书迹如以载体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甲金时代(商至西周)、碑石时代(秦至唐)和纸素时代(宋代及其以后)。而在整个碑石时代,从秦汉到西晋、前赵、前秦、夏、西魏、北间、隋、唐,由于皆曾建都在陕西关中的长安一带.  相似文献   
30.
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佛教发展到鼎盛阶段。不但寺院兴盛,造像众多,而且佛教宗派传播广泛。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山东佛教在当时的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