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46篇
科学研究   8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代翰林院作为执掌文化教育事业的机构,不仅负责明代的科举考试,还掌管着庶吉士和内书堂的教习。明代翰林院还是国家大型修书工程的主要承担者,他负有明确的文献典籍修撰、编辑和整理责任。明代翰林院对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编纂整理为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2.
跨地区的专科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联盟为例,阐述了中国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情况,分析了跨地区的专科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跨地区的专科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3.
扬州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初兴于北宋年间,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乾盛世,扬州书院步入发展的黄金期,衰落于嘉庆、道光后.书院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学子自学能力,营造开放与论辩的学术氛围,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造就了大批真才实学者和学识渊博的师资,并为科举输送了大量人才.扬州书院对丰富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理念,不乏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4.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以朴学教学为宗旨,不同于当时专为科举而设的其它书院,教学内容以经史考据学为主,兼及文学等其它学科,而两书院的文学教学有着明显的朴学特色;两书院延请朴学名家入院教学,选择志在实学、有实学基础的学生入院肄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朴学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45.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圻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朱子家族与湖州的关系源远流长,其先人入后裔在湖州留下了许多故迹和遗址,其中长春书院既是朱氏在湖州的宗庙,后是朱熹亲自题额的少数几个书院之一。对长春书院的考略,不仅有助于对湖州历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必须将推动朱子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7.
在调研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防科研院所的特点及其科技创新能力内涵;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样本,围绕国防科研院所"一分为二"的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要素,提出了从共性能力与核心能力两个方面开展评价的思路;以"抓住核心能力、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为宗旨,提出了"两个体系、三个阶段"的评估办法,为国防科研院所部署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指导。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以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话语权与我国经济安全研究为案例,对中科院科研机构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功能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9.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sed in policy discussion that the influence of new ideas depends not just on their generation but also on the way in which they diffuse through society. However, while the spread of new ideas in industry has been much studied, there are no similar quantitative studies on diffusion within the academy. This paper addresses that gap by providing quantitative evidence on the adoption of two techniques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hypotheses in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this evidence, and contrary to a common expect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seems neither straightforward nor especially rapid in the academy.  相似文献   
50.
基于CSSCI的管理科学部分源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姜春林 《情报科学》2002,20(2):145-147
CSSCI的研制成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以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CSSCI提供的指标和数据,对管理科学部分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改善评价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