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路线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敌后开辟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党政府作为正面战场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
论训政的失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孙中山的理论,国民党要能够承担好“训政”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几项基本条件。然而,对比1927年后国民党的实际状况,由于党组织的蜕变,国民党已经无法具备这些条件了。这是导致“训政”失败及其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是国民党的左派。蒋介石反对这项政策,属于右派。中国共产党认为孙中山的主张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政纲基本相同,可以作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并在管辖区内大力贯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蒋介石发动内战,共产党奋起抵抗,不仅解放了山东地区,还解放了整个大陆地区,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24.
自1924年蒙籍党员吉雅泰等人奉北京党务执行部命令,来绥远地区展开党务工作,绥远地区始有正式的党务活动1。笔者主要考察自国民党一大至奉系军阀退出绥远期间,绥远地区的国民党党务活动状况。主要分为3个阶段来分析,即国共合作阶段的秘密活动时期,清党运动后的公开活动时期,奉军入驻绥远后的低潮时期。在理清其党务活动脉络的同时,试图去探求隐藏其中的时代特性及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25.
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战场出现了一溃千里的局面,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日本是一个强国,中国是一个弱国,这种敌强我弱的状况,造成了国民党的溃败。此外,消极防御,以打阵地战为主,准备不足,计划不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是造成国民党溃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亨利·卢斯对于20世纪前半期中美关系的影响在主流的研究视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得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确非偶然。这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特殊的中国情结,控制着一个影响非凡的舆论王国。他坚信美国正面临着承担一个强国的使命,因此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而中国则是一片理想的试验田,一个美国化中国的出现,将是美国完成其强国使命的有力证明,"中美相似论"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强国梦想"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在亨利·卢斯控制时代公司的20多年里,"中美相似论"帮助塑造了美国主流的中国印象与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于政府决策的公众压力。  相似文献   
27.
从马林在1922年初建议中共加入国民党开始,他和中共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国民党性质的认识有差异,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是双方在加入国民党的旨趣方面存在歧义。中共认为加入国民党只是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一种策略,具体是到国民党内部去争取其中的工人群众并分化瓦解国民党;马林计划是要中共加入国民党内部,以宣传手段去影响并改变国民党的策略,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国民革命党,担负起国民革命的使命。经过马林的努力,中共放弃了分化国民党的策略,转向支持马林的计划。只是这一以改变国民党策略为中心的计划,遭到了孙中山的抵制,马林折羽而归。  相似文献   
28.
国民党抗战影视剧创作目前已经形成一种不可忽:现的创作声势。探讨其创作的特点包括抗日英雄塑造的特点,揭示大陆对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国民党抗战地位的重新评价,正视历史,顺应海峡两岸El趋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此类影视剧创作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29.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苏俄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实现的,同时也是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产物,体现了苏俄与共产国际推动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虑的矛盾与交织。苏俄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使得其与孙中山国民党的联合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自意识形态与民族利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与矛盾,这种分歧与矛盾又加剧了民主革命阵线内部的斗争,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30.
陈济棠曾一度拥蒋,两度反蒋,中间还有一段名义上服从而实际上却保持着半独立的分裂状态,陈济棠的拥蒋、联蒋与防蒋、反蒋的复杂关系的背后隐藏的是蒋、陈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也是30年代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实力派关系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