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3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9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家规与家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周易》的《家人》卦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家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家规与家风,即:男外女内、忧患意识、和谐是福、敬祖善奴。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家规、家风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了一个范例,对当今家规、家风的建立与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杨娟 《科教文汇》2014,(26):81-83
疑问语气是根据表达功能区分出来的一种语气,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疑问语气是表示询问、反诘、测度等的语气,通常与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相对。平时说到疑问语气,多指广义的疑问语气。彝语里疑问语气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等。本文通过分析黔西北彝语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和特点,归纳出彝族语言疑问语气的八种表达方式,从语言学的视角印证彝语与藏缅语同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53.
以文献资料、内容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发表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题目、内容等方面对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趋势表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的变迁,横向研究是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研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介绍了贵州晴隆县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的起源、特点及发展现状,阐述了贵州省晴隆县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具有生产劳动、教育传承、健身娱乐、健美、健心等价值。  相似文献   
55.
从文化符号学角度对彝族阿细跳月进行分析,认为彝族阿细跳月是集体育、舞蹈、音乐、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符号。从有形物质文化符号和无形物质文化符号等两个层面对彝族阿细跳月的文化符号进行了阐释,最后提出了发展阿细跳月的文化符号的路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打造阿细跳月文化品牌;构建阿细跳月民族一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56.
乾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其间,既有统观全史、评判得失、以古鉴今、通经致用之类内容,又有立足于“史”之本体,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尤其可贵的是,瓯北根据大量史书编撰实际,归纳出了七种叙事方法,即:直叙法、类叙法、带叙法、附传法、家传法、回护法、春秋法。反观史学界,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至于如何表现历史的论析,却难得一见。瓯北对史书传统编撰方法的研究,无疑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遗憾的是,赵翼于二百年前提出的研究命题,至今仍应者寥寥。这其间失落的,恐怕也不仅仅是思想与传统。文章将散落于瓯北著作中的七种叙事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并逐一剖析,希望在“藉史明义”的同时唤醒沉睡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57.
《诗三家义集疏》标点斠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字而误断、因不明语法而误断,因不明名物而误断、因不明礼制而误断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58.
利用相关史料进行印证、分析。认为《中国通史》关于王昭君厦汲冢书考证之记载有误,并对其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59.
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Joan Haste在晚清被译入中国,有蟠溪子的半部译本<迦因小传>和林纾的全译本<迦茵小传>,这两个译本引发的争议均围绕译本道德话语展开.依照广义修辞学"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人的精神建构"的分析思路,对勘原著和译本,对<逛茵小传>中的道德话语关键词"孝、义、恩、礼"进行描述分析,进而从译本核心修辞形态及其成因切入,审视19世纪末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语境下的林纾,如何通过译本的修辞设计回应西方话语、重构译本的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60.
“鲁迅与美术”研究无疑是整个鲁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鲁迅与美术这一研究视角切入,还原作为艺术家的鲁迅,美术对鲁迅审美观的影响,以及鲁迅的艺术家审美型人格等几方面、综合概述美术对鲁迅艺术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