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1791篇
科学研究   57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94篇
信息传播   59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意义]传统的文献主题提取方法主要是通过关键词、摘要、全文等提取文献的主题内容,使得主题内容不全面或存在"噪音",而从文献内容语义出发,结合引用内容提取文献的主题,能够更加准确地提取出多文档的主题内容。[方法/过程]提出一种面向多文档的基于语义和引用加权的科技文献主题提取算法,利用文献的引用内容和关键词构建Labeled-LDA主题模型,形成文档-主题概率向量,再根据K-means聚类方法聚类文档,提取每类文档集的主题内容。[结果/结论]以PubMed生物医学数据库中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测试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提取出多文档的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32.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相似文献   
33.
34.
曹影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3):17-21,67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流派之一,是我们近年来学习借鉴外国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价值澄清理论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是,由于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蕴涵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了对其理论存在许多误解,诸如道德教育无价值、无目的,重教育过程本身、重自由选择,反对灌输等。这与价值澄清学派的自我标榜和我们的误解有关。这种标榜和误解,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负面影响的。因而认识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蕴涵,对我们客观理解和借鉴价值澄清的有益经验,对于正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5.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作为中国最庞大的弱势群体队伍之一,农民工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劳动大军的现代化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的现代化和竞争力,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因此,研究进城农民工的现代化问题,不仅是农民工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对我国的城市化、现代化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以提高对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为突破,以正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为前提,以寻求切实有效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为保障,努力开拓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视野.  相似文献   
37.
从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后花园》等作品出发,论述萧红以现代明眼光对人的异化主题的阐述,既有物对人的异化,人对人的异化,还有女性的异化,并分析其产生的两个原因,既源于新化因素从中心向边地的渗透的因素,又因萧红自身的 独特经历及思想。  相似文献   
38.
本土情怀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势不可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化解这对现实矛盾的理智出路。  相似文献   
39.
目前的学习不良现象的研究,理论视点多集中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而在急遽变动的多元化社会中,对学习不良现象的研究需要建立多重分析框架,从情境视角、互动视角和反思视角等不同的视角来进行。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takes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topic of sustainability in order to analyse how this ‘idea’ enters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t shows how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urse for Danish pre-service teachers was conditioned and constrained by a complex web of interactions in and among the teaching disciplines of biology, geography and physics/chemistry and among the institutions of school, teache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he data collected are used to identify influences among the disciplines as well as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conceptualised through a new reference model that separates the analysis from the usual sustainability dimensions. The findings reveal how sustainability as a teaching topic can be a unifying idea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setting.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evidently impact cours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but not exclusively. By elaborating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paper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es of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