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1194篇
科学研究   4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文章主要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问题,包括智慧图书馆概念辨析、智慧图书馆支撑技术、智慧图书馆组成要素、智慧图书馆实践、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三大板块、十四五规划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智慧图书馆相关思考七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总结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目录学学术价值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学术国际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教师发表SSCI和A&HCI论文进行激励。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和学术评价两个层面。从对国内某研究型大学文科教师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持不同意见,虽一般不反对对国际发表进行物质奖励,但他们对国际发表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高校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理解和尊重差异性的存在,关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针对近年来收集的地方历史文献开展了数字化加工工作。如何有效地提取文献蕴含的地理信息并使其标准化,最终实现数字化的展示、利用与分析是工作的难点之一。地理信息经由人工获取,根据研究需求按照分段揭示的原则著录到地域相关的元数据字段中。基于可统计的文献来源,分布集中的文献优先编写代码转换规则,可机读代码避免了语义识别等程序的繁冗。鉴于明清时期行政区划的特点,代码采用"省-县-都-图-村"五级格式,遵照标准化、兼容性、求同性与扩展性的编制原则,以期实现文献关联聚类、信息自动获取与空间可视化等数据化效果,还原地域视角下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期刊出版必然趋势,媒体融合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和国际竞争关键取决于编辑的素养。系统阐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当具有的素养,包括科学素养、业务素养、全媒体素养以及人文、信息素养等,努力做不忘初心的学者、精益求精的工匠、与时俱进的潮人以及博学多才的杂家,确保由媒体融合平台推送科技成果信息的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和实用性;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终生学习实践的信念,并通过积极交流、融入科研、善于总结等提升素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不断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有效地传播以及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Libraries have been the key to preserving culture and historic legacy for centuries. One such treasure cataloged i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enn State) Libraries is a collection of over 33,000 Sanborn? Fire Insurance Maps. Originally kept safe in metal drawers, the library has embarked on a journey to digitize this abundance of information, combine it with other media such as photographs, and make it accessible through a web interface. Inspired by these efforts, we accessed this information and took it to the next level. Using state of the art 3D modeling and immersive technologies, we created a historic 3D model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s of Penn State, exemplarily for the 1922 campus. The resulting experiences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the web but also through head mounted displays (HMDs) and mobile phones in combination with VR viewers such as the Google Cardboard. Additionally, they can be used anywhere in the world or on the campus itself as a way to enable remote and in situ experiences and learning. Immersive experiences let us connect to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nd as such offer value to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effor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019年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y,JCDL)的录用论文进行整体回顾,梳理了本届年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动态,以助国内图情领域学者更好地了解本届年会成果,把握国际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论/发现]本届年会更加关注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数字人文馆藏资源的利用等实现信息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海量大数据挖掘与利用、用户行为分析提升其服务水平;如何通过对学术文本资源深入挖掘,实现信息计量学在学术评审、学术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创新/价值]本文揭示了国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展望了未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学术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的新革命,把多元智力理论引入计算机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前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20.
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文学科研究的需要,人文学科研究者期待一个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出现。本文从古籍文献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出发,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面向数字人文研究跨学科方法,以大规模中国古籍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研究理念,对古籍进行整理、标注、自动分词等处理,以词频分析统计为研究核心,采用数据降噪、基于窗口时间单位的统计分析计算、滑动窗口预测等分析与挖掘方法,采用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实现了实时、在线、立体、可视化、定量分析字词的历史词频分布规律,创建了一个以语言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主的古籍实时统计分析平台,可辅助研究者在大量的古籍文献中发现新的模式、现象、趋势等,实现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创新的初步尝试。图11。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