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49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还原思维再现细胞膜的渗透性研究的原始过程,对该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分析和讨论两种不同的实验效果,旨在引导学生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创新性实验的过渡。  相似文献   
62.
以硅钨酸,磷钼酸为电活性物质,用壳聚糖代替传统的聚氯乙烯(PCV)作为成膜物质,制成药物敏感膜,将其与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SFET),离子敏感电极相结合,制成药物敏感传感器,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制成敏感膜用于化学传感器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膜污染是制约膜生物反应器(MBR)工程化应用的瓶颈。针对现有MBR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了新型的颗粒填料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并介绍了HMBR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悬浮颗粒物在膜表面的沉积条件,从流体力学、微生物学、水处理工艺学、亚微观动力学等方面对HMBR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表明颗粒填料可以有效地减缓膜污染和提高膜生物反应器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64.
细胞穿膜肽S4(13)衍生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携带核酸分子进入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抗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穿膜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别搭建单个及多个S4(13)在不同的质膜和水溶液中的模型,结合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增强采样模拟,通过轨迹分析探究单个及多个S4(13)与不同质膜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个S4(13)分子与细菌质膜的相互作用比与真核生物质膜的更强,而在水溶液和真核生物质膜模型中,多个S4(13)分子则倾向于聚集形成四聚体,表明其穿膜机理与四聚体胶束结构有关。本项工作从分子层面上探讨了细胞穿膜肽S4(13)的穿膜机理,为S4(13)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的隔膜吸液速度测试方法[1],探讨了上述方法在适用性和测试结果精确程度方面的缺陷。针对传统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两种经过彻底改进的隔膜吸液速度测试方法。以新方法为基础,对半透膜(水化纤维素膜)和微孔膜(各种纸类隔膜、无纺布)的吸液速度进行了全面测试分析,形成了完整的电池隔膜吸液速度测试数据。以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隔膜吸液速度对一次电池激活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围食膜作为昆虫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无疑在昆虫中肠生理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结构、功能、组分、以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开发以围食膜为靶标的新的生物杀虫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磷脂分子不仅作为线粒体膜的结构成份,而且参与膜功能活动调节。本文综述在某些病理因素和运动因素作用下,膜磷脂含量改变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经蚕豆盆栽试验,观察到水分胁迫下,蚕豆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O_2产生速率,MDA积累增多,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其原因是水分胁迫下,SOD、POD、CAT等膜保护酶活性降低,活性氧代谢平衡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69.
天然有机成分提取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机理研究及其在中草药、饮料、食品 (果酒、蛋白、低聚糖 )等工艺应用和特点的综述 ,充分显示该项技术在有机成分提取与分离中的优越性 ,为陕南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维生素E(VE)和维生素C(VC)对大豆磷脂脂质体(SPL)的抗氧化作用以及VC和温度变化分别对VE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VE可明显抑制SPL的氧化,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大量的VC虽然可以起抗氧化作用,但当加入少量VC时在铁离子存在下却可起到促其氧化作用。VC的存在对该体系V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升温有利于SPL的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