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5188篇
科学研究   775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65篇
综合类   374篇
文化理论   112篇
信息传播   1323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1062篇
  2014年   1671篇
  2013年   1236篇
  2012年   1834篇
  2011年   1707篇
  2010年   1452篇
  2009年   1324篇
  2008年   1596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2.
李珊 《东南传播》2022,(2):26-29
青年群体异质性的媒介实践受到现代社会时间感知的影响,“现时化”的时间感知外化为消极的媒介依赖,“当代性”的时间感知外化为积极的媒介创作。不同的时间感知则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叙事建构是中介或者连接两者的方式,但是周围世界经过二进制媒介的储存和传输却造成了记忆的“不遗忘”和经验的“不持续”,使得叙事不能得以建构,继而影响了青年群体对时间的不同感知,产生了不同的媒介实践。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通过存在者显现,存在者则通过时间性存在。对于时间的感知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凝思生命”的姿态去保存时间,通过“时机的复活”与未来对话,这也是本文从物质性视角观照媒介实践的意图,揭示人与媒介、非物质与物质的共存和对话。  相似文献   
103.
关于媒介性的讨论已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媒介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这就需要讨论,媒介以何种方式达成这种行动力。对此,麦克卢汉暗示,人在被技术延伸的同时也将技术转化为媒介;西蒙东看到了技术系统使系统内的技术物互为媒介;基特勒则反转了麦克卢汉的命题,指出技术将人转化为媒介。这三个观点同时指向了媒介的生成性:媒介的生成性体现为媒介将一切人与物都转化为媒介。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介本身就是世界。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在围绕跨媒介叙事展开相关研究的过程之中,互文性与故事世界常被提及,两个概念各有其特征。互文性具有批判色彩,然而跨媒介叙事语境下的互文实践服务于商业化社会,围绕故事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故事世界有其边际,用以维系自身的稳定和意义的连贯。这种边际受媒介形态、其他故事世界以及粉丝的影响。互文可以被划分为“近互文”与“远互文”,“近互文”扩展故事世界,同时有助于维系其边际,而“远互文”则造成文本的断裂与意义的垮塌。在商业化社会,文化产品厂商的载体属性是一个重要的解释体系,可以让“远互文”的意义成立。这意味着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商业模式,是消费主义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7.
《新闻界》2022,(3)
开国大典广播实况转播超越了电视现场直播作为媒介事件的预设前提,但具有媒介事件的其他典型特征和社会功能,主要属于庆贺新政府成立的“加冕”脚本。西方学界对媒介事件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从“仪式性”向“破坏性”的转变,但破坏性事件并没有完全取代仪式性事件,二者为并存关系。鉴于事件与新媒体之间呈现的新的互构关系,国内学界赋予媒介事件理论以媒介抗争等新内涵。媒介事件理论是电视媒介文化的产物,在全球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为社会生活离不开仪式,仪式性媒介事件和传统意义的国家级媒介事件依然存在,同时,媒介事件部分特性和功能发生了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08.
李斌 《采.写.编》2022,(12):89-91
新世纪到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设体系趋于规模化,各个传统行业都进行了现代化转型,传统媒体产业也转为融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不再限制于固定的媒体媒介,在互联网覆盖范围之内,人们都可以实时收到新闻资讯。传统新闻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承担着信息传播的功能,依托纸质媒介、电视新闻的方式向大众传递各种信息。当互联网出现之后,自媒体的发展尤为迅速,让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新环境中得到重生,是现阶段传统新闻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变革方式进行阐述,希望借此给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9.
日本是较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亚洲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屏幕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具有大众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讲,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0.
许娟 《东南传播》2022,(3):53-56
论文运用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理论,剖析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纪录片栏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记忆的媒介建构。论文分析电视媒介对记忆的呈现、唤醒与重构功能,使《国家记忆》建构了具有政治文化属性的、为集体共享的国家记忆。栏目借助符号表征,从历史维度搭建了集体记忆的国家框架,采用重现、缝合和互动的话语策略将不同的政治文化记忆弥合,构建了新中国的国家记忆。在国家记忆的建构过程中,受众又透过对国家记忆的确认、补充和传播加深了记忆的内在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