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66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240篇
文化理论   66篇
信息传播   3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浸透着仁爱精神的伦理法学思想体系,提出了一整套旨在维护礼治的"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倡导德治的"为政以德"的德治观;注重人治的"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进一步对之加以总结、发掘和探讨,对于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2.
推荐者的话     
鲍吉尔·原野的散文我以前没有读过,甚至没有听说有这么一个作家。开始读《羊的样子》,看到这么一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外国的。结果在网上一查,方知是蒙古族的散文家!我又在网上找到他其他的一  相似文献   
103.
张伟 《文教资料》2011,(16):114-116
孔子把人分五品,建构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开拓精神领域的价值世界,直至"天下归仁"、"天下万物同体"、"天人合一"的圆融之境。以人格的理想建构来安抚心灵,最终达到人生完满健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4.
曹军 《文教资料》2011,(14):105-106
孔子要求人们确立"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以可进可退、与时相宜的方式去处世。孔子由此设定了一种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的理想人格,创导了"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平衡人生。  相似文献   
105.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  相似文献   
106.
有人说生活是简单的,也有人说生活是复杂的。简单生活的人不能乐在其中,他们总是觉得生活太单调、太平庸,于是想尽办法摆脱现状,梦想着财富和地位。现实中过上了这种生活的人,却开始厌倦那种  相似文献   
107.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今天的学者解释起来可以长篇累牍、洋洋万言,但孔子的话只有简单的两个字:爱人。即善待他人、真心对他人好。孔子的学生问什么叫智慧,孔子又说了两个字:知人。  相似文献   
108.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悲情离人是管不住自  相似文献   
109.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有名的启发式施教原则,它强调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动脑思考,融会贯通,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对于今  相似文献   
110.
你有没有想过语言的局限性,在表达喜怒哀乐的时候,语言是多么的没用;在受到误解、怀疑需要辩解时,语言是多么的乏力;在心灵受到触动时,语言又是多么干涩、苍白。你是否想过沉默的好处,面对纷争,面对嘈杂,面对爱恨情仇,沉默往往是更为生动传神的表达。既避免了言多必失、词不达意,又做到了不言而喻、心领神会。所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