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35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张丽华 《浙江档案》2007,(12):46-48
《浙江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是我省结合档案工作现状,适应档案管理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会展活动的档案管理属于重  相似文献   
22.
关于计算机环境下检索语言的规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教学有效性,已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必须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些基本环节去突破。  相似文献   
24.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教师把英语课上成了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课。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成功的用英语进行交际,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5.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本文从六个方面展开探讨,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末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新的课程改革后教师新的角色,许多教师还是很难定位:或者是根本把自己的角色定位错了.历史教师更应该始终维护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竭尽"主导"之责,扮演好各类角色.  相似文献   
2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相似文献   
2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不仅要减负,更要减轻数学课堂中隐性的负担,做到减负增效,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9.
<正>羊,在中国文化中属于"瑞兽",体态优雅,性情温顺,是最早为人类驯服、豢养、利用的动物。它不具备任何攻击性,却常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在古今中外的故事、成语中,有许多关于羊的描述,如迷途的羔羊、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牺牲品的羔羊等,无一不是对其羸弱性情的表述。"善"字,便是"羊"字的偏旁词根。"群",多指羊群。据说,一只头羊被牵制,所有的羊便会乖乖地顺从,听候命运的发落。"美",被解释  相似文献   
30.
我们审视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时,总是把“高山仰止”般的目光定格在唐宋元时期--唐时初创热烈,宋时理性成熟,元时拘谨冷逸,加进了不少“士气”。其实,宋时的文人画风气浸满进中国画的时候,已经在为这样一种消遣意味的行为注入进了文化养料,使其担当了中国文学外的另一文化风骨。南宋时北人入侵,中原文士多委屈之声,宋词中失却了唐时的豪迈与浪漫,走向嗫嗫嚅嚅忍气吞声,一股阴柔萎靡之风与灿烂阳刚之气开始在中国艺术格调中并存,且有压倒阳刚之气的趋势。相当一些中原人开始欣赏玩味这种悲悲切切的腔调,以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大江东去之外有小桥流水,之外又有“凄凄惨惨戚戚”。中国画中也有仿照这种婉约派的作品,诞生出“归隐”类作品和画风。一时间,隐逸、萧索之风浸满画坛,寒江独钓、青山隐居、古木飞泉、落霞孤雁等题材和意境被反复渲染,残荷、秋菊、瘦石、幽篁等,都被赋以拟人化的“君子”、“高士”风度。南宋画家马远,多画山之一角峰之一隅,一反唐宋山水画取大山大川全景式构图样式,“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南宋院画录》)画面上流出了大片空白。这种对空间的应用,或可被看作是上述观点的物化反映,不满于当局的南迁又无力改变命运和时局,于是把愤懑和忧郁画进画中,在构图上间接表现江山不保偏安一隅的残局,也折射出知识分子当时无奈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