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以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为例,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导致该政策失真的机制与特点。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制约因素,地方利益团侉间的利益博弈可能造成国家政策失真。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具有与地方利益团体博弈的意识,防止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魏宏聚 《教育科学》2006,22(5):12-15
民众与政府在义务教育思想发轫时期就达成了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隐形社会契约,任何背离该契约的成本分担政策均可能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指责。农村“免杂费政策”的实施,是迈向义务教育这一理想社会契约的重要步伐,但其在民众所期望的成本分担理想社会契约中仍然占据较轻的位置。为了避免社会的质疑,我们的后继政策仍然需要向这一理想社会契约靠近。  相似文献   
33.
课堂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的优化与组合.教学中价值教育的途径可分为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两大类.直接途径就是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为载体;间接的价值教育途径是指课堂教学中隐性的价值目标达成活动,是指教师以间接的方式让学习者体验价值,达成价值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班级并非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从实体角度,班级是教学的物理场所;从社会学角度,班级是“社会的缩影”,是学生社会化的场域,通过控制与交往完成了学生的“准社会人”过程;从教育学角度,班级具有生活属性,班级生活的El常性和教育性促使班级成为道德教育的沃土,在“知性德育”到冲击的今天,开发班级生活的道德空间和育人功能是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35.
教育研究中怪现象诘问与学术腐败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研究者在生活中的言行与其所倡导的学术思想背道而驰,背叛了自身的学术信仰与追求,这是教育研究中的怪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学术腐败。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研究者功利思想上升与学术良心的沉沦。我们必须正视教育研究中新学术腐败现象的严峻性,学界应采取措施唤回他们的学术良知,遏止新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心理学这门新兴而实用的学科,在其诞生后100余年的时间中,也由实验室、大学校院逐渐走向社会,走向中小学校。有人预言,到21世纪,心理学将成为带动其他学科的先导学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世纪,心理学将是中学必设课程。是否有心理学师资,是否有心理学教研室,将作为衡量一个一流中学的必备条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教育界及社会的关注。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及内地一些大城市的中学,已经开始引进心理学师资,建立心理学教研室。如在去年的人才交流会上,汕头市教委专…  相似文献   
37.
魏宏聚 《教育科学》2007,23(4):15-17
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义务教育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中部义务教育实施弱势补偿不仅具有现实依据,同时具有适切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提出的义务教育弱势补偿的四种模式为中部义务教育的崛起指明了具体的道路.  相似文献   
38.
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39.
教育批判是探究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科学哲学的创始人波普尔看来,科学知识的进化就是猜想与反驳螺旋发展的过程。对科学的东西,亦必须能被反驳和批判,它才存在进化或发展的可能。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至今,也迫切需要“自我”“反驳与批判”,惟有如此,教育科学才能增强自身的前瞻功能并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0.
教育研究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主体主动或被动的“研究困境”所造成。当下,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理论应用困境、追求确定性的思维困境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困境。为了摆脱困境,教育研究主体在借鉴西方文化时应注意本土可融性,实现教育理论的原创;应认识到教育研究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实现理解与多元的教育研究;应尊重自身及他人的学术生命体验,接受学术规范,努力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