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969篇
科学研究   443篇
体育   787篇
综合类   30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从损伤机制和检测指标两个方面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主要原因为机械外力导致骨骼肌的肌膜完整性、流动性和通透性受损,进而导致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一些蛋白如Caveolin-3、Calpains和Ubiquitin的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细胞内的钙超载调控,机械性外力作用和代谢性刺激综合作用可以诱发、加重骨骼肌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HFV)对骨骼肌在废用状态时细胞凋亡的对抗作用.方法:建立废用动物模型,改进振动仪的关键技术,采用短时间歇式振动的方法,结合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观察HFV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1)制动后大鼠SOL湿重体重比为30.22±2.68,下降了36.43%.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为3789.56±95.14μm2,下降了37.77%.HFV组相对制动组的SOL湿重体重比及横截面积均有所增加(P<0.05);(2)电镜可见制动后梭外肌病变明显,核内染色质团块状凝集.梭内肌部分肌膜溶解消失,细胞核变形.振动组的梭外肌Z线结构比较清晰,梭内肌纤维结构未见明显改变;(3)制动后大鼠SOL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P<0.05).制动后Bax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P<0.05).制动后AI为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V组相对制动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均有所增加,Bax阳性表达率以及AI有所降低(P<0.05).结论:改进后的抗肌萎缩振动仪操作性较强,对制动大鼠废用性肌萎缩的凋亡进程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II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举运动员9名为II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男举运动员10名为IV组;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an Mycrof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I组、II组、III组和IV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分别比较运动员在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与II组相比,I组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上斜方肌肌力下降非常明显(P<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5),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1).与III组相比,IV组前屈、后伸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尤以外展受限最为明显(P<0.01);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5),中、下斜方肌肌力下降,前锯肌肌力上升,但都不显著;在额状位60°和9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明显(P<0.05),尤以60°外旋和90°的内旋下降最为显著(P<0.01);在肩胛位60°、90°和12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显著(P<0.05);尤而内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因下降而出现的代偿应区别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64.
研究目的:对腰痛羽毛球运动员的部分功能进行测试,观察其活动范围、肌肉力量、肌电活动以及相应对称性。为了解羽毛球运动员损伤机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6名腰痛羽毛球运动员(男运动员4名,女运动员2名)。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日本矫正外科协会(JOA)评分量表、躯干旋转、胸椎旋转、髋关节内外旋活动度、躯干等速旋转力量、等长背伸活动的肌电活动测试,并观察两侧差异比的平均值。研究结果:(1)腰痛运动员的躯干旋转、胸椎旋转以及髋关节外旋活动度平均差异比为(31.98±21.53)%,(19.8±17.08)%,(13.81±4.43)%大于10%,仅髋关节内旋活动度平均差异比为(5.62±5.63)%小于10%。胸椎和髋关节旋转动度有减小的趋势;(2)等速躯干旋转两侧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峰力矩平均差异比为(5.45±1.78)%小于10%,而平均功率平均差异比为(12.78±11.40)%大于10%;(3)在等长背伸活动中,竖脊肌肌电活动的平均两侧差异比为(14.18±9.84)%大于10%,而多裂肌肌电活动的平均两侧差异比(9.90±7.92)%接近10%;竖脊肌和多裂肌的中位频率斜率(Median Frequency slope,MFs)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两侧差异比为(4.68±3.17)%,(5.35±5.40)%小于10%。结论:(1)腰痛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旋转、胸椎旋转、髋关节外旋活动范围存在对称性问题,且胸椎旋转、髋关节旋转有减少趋势;(2)躯干等速旋转平均功率存在对称性问题;(3)等长背伸任务中,竖脊肌和多裂肌出现疲劳,肌电活动存在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65.
人们习惯把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多为膝关节)酸麻胀疼或沉重感,受寒时症状加重统称为"老寒腿",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老寒腿(科学名称应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应注意生活规律,加强膝关节的保健,特别不要忽视膝关节的防寒保暖,还要经常适当活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关节软骨吸收营养,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下肢关节僵直、粘连、  相似文献   
66.
徐琰 《儿童音乐》2014,(2):76-77
正【教学目标】1、用自然、跳跃的歌声愉快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快乐情绪,并能对歌曲做不同情绪的演唱处理。2、通过学习,乐于参加演唱演唱二声部歌曲,能够用较和谐的声音演唱,并体会二声部带来的和声美感。3、学会聆听自己和他人的歌声,建立基本音准概念。  相似文献   
67.
运用表面肌电对股外侧肌运动进行测试,通过对sEMG指标iEMG值和P-P峰值的采集,判断股外侧肌疲劳的程度并探讨产生疲劳的机理。方法是以30%、60%、90%MVC负荷强度坐在肌力凳上采取向心、等长和离心收缩进行下肢负重伸膝运动,并同步进行表面肌电图测量。结论是sEMG能较好地反映人体肌肉运动疲劳的状态。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核心力量的训练最早出现在康复和健身领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一些欧美学者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其引入到竞技体育领域。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逐渐被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界接受、认同和推崇,许多项目都把核心力量的练习摆在训练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奉做"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自从核心力量训练理念引入  相似文献   
69.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和分析应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指标评价肌肉疲劳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健康无专业运动男、女大学生各10名,进行3个膝关节角度(90°、60°和30°)×3个运动负荷(40%MVC、60%MVC和80% MVC)共9次静力性等长疲劳实验,同步记录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和非线性信号处理.结果:sEMG信号分析指标表现出单调性变化,且采样序列线性拟合具有显著性.膝关节角度、运动负荷和性别对各指标的变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应用非线性分析指标评价肌肉疲劳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0.
鞋底类型和步行速度对行走相关肌群平均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据跟掌高度比例关系确定的鞋底类型和步行速度对行走相关肌群表面肌电平均振幅(AEMG)的影响,为研究行走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规律和研制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类运动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穿着具有不同类型鞋底的运动鞋(负跟鞋、平跟鞋、中跟鞋和船型鞋),分别以0.82 m/s和1.64 m/s速度匀速行走.检测行走相关肌群(身体右侧的胫骨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多裂肌、竖脊肌、股外肌)表面肌电平均振幅.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步行速度对各被检肌群AEMG都有显著影响,鞋底类型时竖脊肌(F=5.52,P=0.002)和比目鱼肌(F=4.26,P=0.008)有显著影响,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多重比较发现,穿着船型鞋和负跟鞋快速行走时竖脊肌AEMG显著高于平跟鞋和中跟鞋,穿着船型鞋时比目鱼肌AEMG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鞋;慢速步行条件下鞋底类型对被检肌群无显著影响.结论:鞋底类型可以改变人体在快速行走时部分行走相关肌肉的平均肌电水平,其原因可能与鞋底类型改变所引起的行走姿势和神经肌肉运动控制模式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