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3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84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本文通过对儒家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不足,使儒家文化中的经典思想有机地渗透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72.
为了全面推进“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普及与发展,修正因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取向与体系构建的偏失,本文对儒家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切实发挥儒家思想巨大的社会职能,为营造健康、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进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3.
付增战 《职业圈》2014,(15):7-9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对企业文化认知和理解不够,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走入了误区,也制约了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发展和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从以立足传统儒家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符号化是一定群体思想和内在精神的感性化,它能在无外力诱导条件下让人的感官不自觉接受该群体思想的影响,从而轻松内化符号所蕴含的旨意,使群体思想和内在精神迅速普及化和大众化。儒家思想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过程就采取了游说与私塾、神化并祭祀儒家人物、政府奖赏感性化、有形的宗族统治、建立庙宇和牌坊等符号化手段。这些符号化手段不仅使儒家思想不断传承,同时也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模式和伦理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75.
朝雨渭城     
(一)渭城朝雨浥轻尘,滚滚渭水从咸阳城南流过,河面宽阔,好像一幅舒展开的画卷,展现着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描绘着远古苍老的梦境。到底是渭水更清,还是泾水更清?自  相似文献   
76.
从儒学中庸、实用主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以及“复古”、“守陈”四个方面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竞技性的消极影响,以期为中国传统体育竞技性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超越"一词在中国和西方思想交流史上、特别是儒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中是一个一直有着广泛争议的概念,但是,如果在最一般意义上理解"超越"一词,儒家思想的道德修养观念、"成圣"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践行贤明而超越自身局限,并最终达到一种至上和永生的境界.本文在辨析对"超越"概念的不同理解后,论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超越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8.
刘孝标是南朝齐梁之际重要的骈文作家,惜其存世作品甚少,人们对他的生平创作及思想了解不多,本文依据相关资料,试从他的人生经历、生活时代、作品本身等方面探析其主导思想——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80.
中国的人权,无论是经济、政治的背景,还是文化传统的背景,都与西方有巨大的差异。构建社会主义人权理论,要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人权的内涵。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其中的精华,可以为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所消化吸收。它肯定了人的价值,其民本思想对今天的人权学研究仍有启迪;它把个人与群体连为一体的观念,对争取民族权,发展权也有助益;它强调道德与法律的水乳交融,对人权的保障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