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本文是东南亚地区数学联合会主席、国立新加坡大学数学系李秉彝教授85年9月的一份研究报告。这类研究资料在国内极少。现翻译成中文,以供参阅。 (一)概述我们假定读者已经熟悉勒贝格积分(简记为L积分)。在《实变函数》中,L积分的控制收敛定理叙述如下(定理1):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几何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小学几何课程应当教些什么一直是个具有争议的课题.回顾欧氏几何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对几何有更深入的理解.新加坡中小学几何课程受到“新数学”及“回归基础”等各种思潮的影响,新的数学大纲计划在2007年正式推出,在几何教学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动.对于中小学几何课程应当教授哪些内容我们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事实上,几何本身是无所不在的.真正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教的内容,即教些什么,而在于教的方法,即如何施教.中小学的数学课应当采取代数与几何并重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李秉彝教授恐怕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人物.一位外籍的教授,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这和李教授与中国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三十多年的交往有密切联系.李教授曾任东南亚数学会主席、国际数学教学委员会副主席.本访谈录回顾了李教授为促进中国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方均斌 《数学教学》2009,(3):F0002-F0002
李秉彝教授是新加坡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2008年岁尾来宁波、温州、上海访问.本刊名誉主编张奠宙教授与李先生是多年的朋友,温州大学方均斌老师恰好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访问.于是三人围绕着数学教育进行了多次谈话.方老师作为主持人,负责向两位教授提问,并将谈话记录整理成文.谈话内容颇多,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主题.  相似文献   
5.
从我搬到五路通以后,柏生同志把《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信息》每期都送我一份.并经常让我谈谈对刊物的看法.我因未系统地阅读,很难提出较准确的看法,仅写出以下几点,供参考.一、总的感觉刊物办得很好1.内容既有重点,也照顾到了面.专业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是重点,但也涉及到其他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这样很好.因为很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是相通的,面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微积分教育改革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美国目前进行的大学微积分教育改革运动的由来,要解决的问题,已取得的进展,不同的争论,以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秉彝 《今传媒》2016,(6):62-63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多语言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东风,字幕组这一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海外影视剧翻译组织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观看的便捷途径。字幕组对影视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促进了跨语言和跨阶层的文化传播,对官方文化话语权形成了巨大挑战,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视。本文通过对字幕组的翻译生产流程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9放大平面上将一个图形映射为另一个图形的变换也可用矩阵表示。例如,一次绕原点的旋转与一次关于过原点的直线的反射都可用矩阵表示,称为矩阵变换。应注意,一个矩阵变换至少有原点为不动点;有的矩阵变换是不等距的。例如,下列矩阵变换就是不等距的: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是一项模糊的事业,不能太有效新加坡在1979年分流是为了要解决不及格率的问题,进行了非常有效、非常严格的分流,效果非常好,不及格率就解决了.但是,同时也影响了60%学生的学业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