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九诠: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标更加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班额”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班额”必然带来“满堂灌”,师生、生生互动,实践活动与科学实验难以落实。必须要从建立标准、加大投入、加强督导等方面综合治理,切实消肿“大班额”,  相似文献   
2.
如何确保选题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基础性、核心性地位?本文认为,在宏观层面,应保证选题工作的战略高度,强化选题策划的板块意识,建立选题运行的价值机制;在微观层面,应尝试运用测量工具,对具体选题进行有效的论证和测量。  相似文献   
3.
正5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起草过程中尤其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出版行业对《纲要》表示了极大  相似文献   
4.
5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起草过程中尤其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出版行业对《纲要》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的课程教学变革,是新中国课程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乃是改革开放以来课程教学变革与发展的主体。无论是政策、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质量不断提升、内涵愈加丰富、影响持续深入的重要成就。同时,面临着许多结构性、整体性困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仍然是我国课程教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校本教研纳入五级教研工作体系。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研体系吸纳校本教研的时代背景和逻辑起点。校本教研对新时代教研体系的定位与定性具有重要功能。教师、教研员以及教研机构,需要以新的角色和功能,参与教研体系的构建。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成为“上下联动”的结合部。进入新时代,要推动教研工作的转型。“基于证据”“社会情境”“本土知识”“议题设置”与“议程推进”,是教研工作转型的“DNA”。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校本教研与教研工作的理念转变和实践转向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8.
日本捐助防疫物资所附古诗文赠言,一时传誉于社交媒体和官方媒体,由此引发对古诗文教学进行课程学考察。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日本语文教材编入中国古诗文,主要课程目标乃是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我国中小学教材十分重视古诗文,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精神指导下,部编本语文教材进一步加强了古诗文的课程地位。但对古诗文来说,"学什么"重要,"怎么学"更重要。古诗文课程的实施,面临着作为"祖母语"的语言之隔阂与作为"意义"的语境之阙如的双重阻碍,也因此承受着来自应试教育的更大压力。价值指引与审美,是古诗文的课程意蕴与功能。审美,因其超越性,使古诗文学习跨越了双重阻碍,也使价值指引成为可能。古诗文课程,因为审美的普遍性与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郝文武: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范畴、命题与逻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最近写了一篇与教育学知识有关的论文《“教育”和“培养”的中华文化复兴和世界文化交融》。但会议议程规定的我的发言题目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命题和逻辑》。根据会议要求,结合原来的思考,就写了这篇《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建构规律》。我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教育主体自主形成的全面深入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知识系统;是海内外文化、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影响、交融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统一、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统一的知识体系;是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结合形成的知识体系。这既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也决定了它形成的规律和原则、方式、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九诠: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标更加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班额"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班额"必然带来"满堂灌",师生、生生互动,实践活动与科学实验难以落实。必须要从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