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自人民公社取消后,中国乡村出现了权力真空,在此背景下村民选举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选举程序的改进,逐渐达到国际标准。村民自治虽然历经二十年,但与中国农村久远的传统相比,还只是基层民主转型的开端,因此,要改进农村治理,必须优先完成自治发展的第一阶段,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8年湖南林业冰冻灾情形成机理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湖南省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冰灾,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因此,从灾情的形成机理角度寻求林业恢复与重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林业冰冻灾情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冰冻致灾因子强度大,而低山与弱风的孕灾环境则对灾情起着激化作用,同时林业系统的脆弱性又放大了灾情,为此要通过调整林业系统结构降低林业系统的脆弱性与发展林业灾害保险来提高林业系统的抗灾能力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旱灾一直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抗旱减灾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几十年来,中国南方旱灾风险性有增强趋势,探究中国南方旱灾形成机理对农业防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2013年衡阳市旱灾为案例,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旱灾风险性形成机理。利用CI指数法,对2013年衡阳市干旱过程进行了诊断,并计算了7个县域干旱危险度。结果表明,衡阳县干旱日数最大,达150d,常宁市干旱日数最小,为98d。干旱危险度最高是衡南县,衡阳县次之。这种干旱危险性的区域差异,使得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成为旱灾高风险区,而常宁市、耒阳市为旱灾低风险区。水利设施不足,抗旱措施不得力,强化了旱灾风险性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村级选举后的治理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选举在中国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年,其制度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村级选举对村级治理所起的作用甚微.尽管村级选举和国家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强调"村级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但当选的村委会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有效的村民自治潜力,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并没有在村级事务上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乡村治理薄弱之因有制度上的缺陷,国家对村民自治定位的宏观影响以及乡镇政府的微观掌控.这些因素一直阻碍着村民自治制度化的实施和村庄治理绩效提升.村民自治在维持社会稳定以及为数亿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被忽略,更不能失败.必须实施新的村民自治模式,整合和区别传统村组织的职能,解决村级治理制度化建设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创建"绿色大学"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使命与责任.后勤部门在绿色大学创建中具有独特的环境教育优势与绿色服务功能,但存在着"对绿色大学认识片面,绿色服务观念淡薄;绿色科技意识欠缺,资源浪费严重;垃圾量大,校园环境污染突出"等新问题.为此,在创建"绿色大学"过程中,后勤部门要积极开展绿色教育,倡导后勤绿色服务;同时要研究与应用绿色科技,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促进绿色校园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亚热带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因此稳定该区域水稻产量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亚热带稻区水稻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干旱风险。为了有效抗旱减灾,有必要对农户干旱响应行为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选取江永县甘益村为调查对象,从旱前防旱行为、旱中抗旱行为以及旱后适应行为等三方面分析了农户干旱期响应行为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调查研究显示农户的大多数行为能成功应对旱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正常的水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但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行为来应对旱灾。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效的后勤管理模式能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保障师生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因此后勤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调查湖南省的部分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得知湖南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以依托型的分离式后勤管理模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陈旧、管理机制不健全、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后勤管理的优化,为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控以促使后勤管理的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