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板块中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然而在高考的应试环境下,阅读体验受到了唯一标准答案的束缚和捆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采取“快、准、狠”的方式直接参照教辅资料的答案——即“标准答案”向学生照本宣科,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因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阅读教学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理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无监督环境中,保持学生持续而有效的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翻转课堂无监督学习环境是人机情境。从人杌交互角度,学生沉浸在持续学习中,达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状态,也称“人机认知耦合态”。认知耦合态是学生认知结构、个性、能力和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情境、轨道匹配的状态,是学生和机器相互依赖,形成高效学习体。人机耦合态设计理念上需理解学生心理规律及过程,让计算机成为“教助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形式上需采集人机交互数据、观测学习过程、创意耦合情境、调制认知过程。翻转课堂中人机认知耦合设计重点是教学资源结构、认知思维过程、在线导学互动、学习成像形式、认知大数据处理技术、实证教学实施方法。基于人机认知耦合态的翻转课堂是教育数字化、实证化思想的实践,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我是接受“填鸭式”教育长大的。从来就是老师讲什么我就接受什么,既不考虑老师的话对不对,也不考虑所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心里想得最多的是能在考试中考个好成绩,名列前茅。那时也有“节假日补课”一词,我也从不反对,认为补课能多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但是,在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却还没有取得共识,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强调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本篇作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应该从教师做起。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无从保证。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一课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正躺在床上午休,忽然传来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把门打开,眼前是一位陌生人。“我是杭师进修部8671班的教师。”来人作了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的曙光已经显现的21世纪,教师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当前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教育已明显不能适应这些要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师生情感的交流;评价学生成就时,仍以知识容量作为尺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一种,也是校园中较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大量事实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是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灵魂所在,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大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那么,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着哪些弊端?如何真正理解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分别担任什么角色呢?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笔者对…  相似文献   
8.
筑起灵魂的“希望工程”陈凤燕(广西梧州市工厂路小学)前不久,我校四年级一个未足十岁的同学私下拿走父母一千元,与几个同学一起“打的”,逛大街,下馆子,玩游戏机,买高级玩具。只两三天功夫,一千元便花费殆尽。还有,一个六岁的学前班小朋友,偷了家中一百元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教育新理念出发,就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六个方面对教师在网络时代应具备的新能力结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于教师的作用,人们一直都以韩愈《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话来概括、总结。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当知识经济的曙光已经显现,当网络时代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对于教师,产生了怎样的冲击?教师的角色该如何重新定位?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