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100年来,北师大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凝聚了一大批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七五"期间,北师大被列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重点建设的5所特色大学之一,2002年又被教育部列为可以自主设立本科专业的6所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生态资产测量及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政府宏观决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该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数据和其它辅助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陆地生态资产的定量测量.定量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资产存量为3 913.7×108元,其中草地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占研究区总生态资产存量的50.2%,但森林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 144元/hm2,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通过对研究区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结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北部到西南部以近似几何级数的方式急剧递减,广大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提高生态储量的潜力巨大.在对内蒙古自治区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其组成结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生态资产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相应的生态建设目标,并对研究区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露水河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遥感影像记录的地物信息具有很大的时空延展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林业政策在吉林省露水河地区非常盛行,森林经营以采伐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当地林业经营策略渐趋科学,本文选用研究区1985年及1999年两期遥感影像从景观、类型及斑决3个尺度研究其森林景观格局和斑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本底由成熟林转变为中龄针叶林和成熟阔叶林,成熟针叶林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全区森林景观趋向破碎化,除中龄针叶林外,其它森林景观类型平均斑块变小.区域森林景观要素有部分趋于优化,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37%,中龄针叶林景观类型逐渐占优势,有利于恢复区域地带性植被,大量宜林地绿化成林等.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采伐,森林群落自身的演替也是造成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作用较人类活动小,气候变化因素对森林景观变化起促进作用.本文对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加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起着明显的推动作 用。为此,用“和度”与“合度”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测量了1992、1995、2000年 全国各省市区生态资产的总量及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密度,并据此分析了各省市区国内生产 总值(GDP)变化与其生态资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大东部地区生态资产拥有量与GDP相 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广大西部地区生态资产量与GDP相比,呈现基本相当或略有增加的趋 势,广大中部地区介于东西部之间。因之,应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生态资产的数量,以确保这一经 济快速发展地带的可持续性。继续加强广大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实施东西部生态资产有偿使 用转让机制,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方法,针对北京大都市的特点建立北京湿地分类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137.31亿元,其中经济功能价值为33.99亿元,占总价值的1.59%;社会功能价值为1340.94亿元,占总价值的62.74%;生态功能价值为762.38亿元,占总价值的35.67%,反映了北京湿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多功能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重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100年来,北师大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凝聚了一大批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七五“期间,北师大被列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重点建设的5所特色大学之一,2002年又被教育部列为可以自主设立本科专业的6所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城市化进程迅速.自然植被萎缩和生产力下降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对北京范围内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模拟,并分析植被净生产力模拟结果的季节性变化和空间格局.结论如下:①2007年北京市植被净生产力模拟总量为7.62×106tC,植被NPP在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匀,主城区是全市巨大的绿色消费区NPP模拟结果较低,不均匀的NPP状况在空间形成一系列等值线,其中生产力为4200tC的等值线基本与全市山体高程线平行,这反映出全市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貌分异特征;②一年内植被NPP在4月、5月份增加最快,7月、8月份达到最大,在全部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类型由于作物的播种、收割以及灌溉等耕作过程使其植被NPP的季节性变化不同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③在区域尺度上,林地对植被净生产力的贡献率最高占70.17%,耕地占13.73%,然而在六环内林地对NPP的贡献率下降至27.85%,耕地对NPP贡献率增加至27.48%;从1996年~2006年,六环范围内的耕地面积从1100.07km2减少到484.13km2,耕地的减少导致主城区植被净生产力总量减少近1/3.对于北京地区来说,耕地对区域植被生产力累计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应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以提高区域植被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从本区获得的大量环境演变的信息,重建了距今2500多年来降水与植被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环境动态进行了多种途径的监测。根据所得结论,认为,在本区进行环境整治,必须考虑本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并从长远的角度看,要重视自然资源变化对本区资源开发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