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冷战结束已有多年,对冷战结束原因的探讨也当提上议事日程。笔者认为,战后持续四十多年,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东西方冷战于90年代初宣告结束①,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苏美两国政府在各种压力下的政策转向,又有世界和平、民主运动的推动,甚至也不乏作为冷战产物的美苏两国令人生畏的庞大核武库的反作用。其中,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取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1985年3月,苏联在两年多时间里连丧三主之后,由领导集团中“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出台主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际,苏联正处于内外交困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会于1947年通过的《塔夫脱—哈特莱法》是在冷战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既有深刻的经济原因,也是冷战期间一部典型的具有浓烈反共意识形态色彩的反劳工立法。该法修订了1935年保护劳工利益的《瓦格纳法》,维护了大企业主和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以反共为由侵犯了工人组织罢工、集体谈判等政治和经济权利,导致工会内部分裂,工人力量削弱,造成严重后果。美国工人和工会对此做出了坚决回应,强烈抗议法案的通过,彰显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3.
核武器在冷战发展全过程中扮演了奇特的角色。它的面世加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打破了美苏均势,加剧了美苏对抗,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冷战期间,美苏展开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双方都挥舞核大棒互相讹诈,使冷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由于核战争、核毁灭的阴影时刻威胁着人类也威胁着自身的生存,又驱使美苏双方进行一次次限制核军备竞赛的谈判,使冷战的紧张程度得以缓解,促进了冷战的结束。当今世界核武器的存在依然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只有全面销毁并永远禁止生产核武器,才是使人类免除这一灾难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卡特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经历了由热到冷的转变过程。这次转变不仅与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紧密相关,更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源。它是美苏政治关系变化的反映,深深打上了冷战的烙印。它标志着缓和时期的结束,对美苏关系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卡特时期人权成为美国外交的核心和灵魂,但它并没能实现美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即扭转美苏较量的劣势。“卡特主义”的提出和里根上台后的第一任期则使美国外交转到现实主义轨道上来。里根第一任后期开始重新发动人权攻势。里根政府的“人权外交”不同于卡特时期,它是以军事优势为基础,且为美国外交增加了“道义”力量,是对卡特“人权外交”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冷战遏制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美国为破坏中苏关系,削弱苏联和中国的力量和影响,依据其遏制大战略及隐蔽行动等战略,由中情局、国务院、国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对中国实施了包括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宣传战和准军事行动在内的全面的隐蔽行动,其激烈程度超过了对苏联的隐蔽行动,同时也是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对中国实施隐蔽行动最频繁最激烈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隐蔽行动的目标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实现,但使达赖等西藏叛乱势力得以外逃并长期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使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使台湾蒋介石政府的影响有所恢复,并延缓了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对中国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自由主义思潮也不断向全球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冲击。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不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政治灾难和信仰危机,也使西方发达国家自身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8.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政府认为这是苏联势力范围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又一表现,对美国在波斯湾至关重要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迅速制定并执行了通过公开外交手段辅之以隐蔽行动迫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政策。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隐蔽行动,最主要表现为准军事行动,且并非孤军作战,而是有多国参与,与之密切配合行动。同时,到后来实际上变成了公开的秘密。美国在阿富汗的隐蔽行动,是美国在苏联开始走向衰落的情况下给苏联的一记重拳,它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力量,使苏联为入侵阿富汗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迫使苏军撤出了阿富汗。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对抗、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铲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制订并实施了诸如遏制战略、新面貌战略、和平战略、缓和战略、超越遏制战略,以及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隐蔽行动战略等一系列名目繁多、行色各异的战略,形成了一个金字塔般的战略体系。遏制战略是贯穿冷战始终的、统领众多战略的大战略;新面貌战略、和平战略、缓和战略、超越遏制战略本质上依然是遏制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隐蔽行动战略等则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具体战略。这些战略各有所指,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在促使苏东裂变、结束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1月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会议召开前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冷战已经结束;会议通过的文件正式宣告了冷战的结束;会后不久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再未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