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的人权是美国对外的一项基本政策,尽管各个时期人权外交的侧重及表现形式有差别,但在其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通过推行人权外交来达到美国的战略目标—使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第三世界改变政治结构;以人权为名,行干涉之实;是重整美国国力的重要手段;是美国强权政治和侵略本性的丑恶表演。  相似文献   

2.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关注的政治焦点之一,但同时也是分歧众多、纷纭不已的问题。探析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有利于阐明社会主义的人权观,亦是揭露美国等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虚假面目,便于我们全面掌握邓小平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外交一直就有实用主义传统。“门户开放”并非美国首创,而是从英国借鉴而来。美国对华政策始终标榜“门户开放”,以示它和其他帝国主义不同,借以炫耀它对中国的好意。实际上是其由于实力所限,为了获得在华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使日本经济倍受打击,也对今后日本国内政治生态演进与外交战略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麻生内阁对中日关系的基本认知是中日关系经历“震荡”之后的理性再出发。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经济外交”为主要内涵的“利益外交”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主流话语,以“亚洲外交”为主要框架的中日“外交协作”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重点之一,日本对华“价值观外交”战略将会隐性化、常态化。未来日本将长期延续以“利益外交”与“价值观外交”为特征的“双主轴”对华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外交以国内外人民友好交流的方式,以18年为一个时间节点,以1971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1990年北京“亚运外交”、2008年北京“奥运外交”为平台,将国家面临的外交挑战化为机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部曲”。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逆推法,以中国体育外交“三部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以体育舞台迎接外交挑战,维护国家利益的独特作用。研究结果认为:1)“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的篇章;2)“亚运外交”扭转了国际恶劣环境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让中国稳步立足并成为亚洲的领导者;3)“奥运外交”像一张负责任大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助力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中国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首脑外交也随之活跃起来。本文运用描述性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可获得的数据,探讨邓小平时期首脑外交所呈现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首脑互访在历史频数分布、地区分布和国家分布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邓小平时期首脑外交在数量上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亚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点,欧洲(特别是西欧)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首脑互访稳步增长。总体来看,邓小平时期中国的首脑外交得到了恢复并初步显现出全方位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公共外交时代,承担着重要任务的中国体育外交面临诸多挑战:外交组织层面的有效融入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系统外交组织机制亟待构建;外交价值层面的体育公众人物及其“中国制造”元素凸显不够;外交环境层面的通过新媒体承载的西方主导舆论挑战加剧。应对之策:从“各自为战”转向“联合出击”,构建系统的体育外交体系;从“单一说教”转向“讲好故事”,营造和谐的体育外交环境;从“政经利益”转向“长远发展”,重塑向上的体育外交形象;从“被动应付”转向“话语引导”,展示自信的体育外交姿态。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作为观念性的东西 ,其深刻内涵主要反映在心理—价值层面。俄罗斯的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历史使命感”、“边缘性”和“帝国情结”。这种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外交传统 ,也制约着新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全面认识俄罗斯政治文化对研究其新世纪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城市外交作为一种新型外交形式在美国流行起来。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城市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城市外交不同于官方外交,其是美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塔科马市是美国的一个中等城市,市政当局广泛缔结姐妹城市、参与国际多边城市组织。经过多年的对外交流,塔科马的城市外交对地区乃至国家间关系的修复、经济发展和加强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塔科马市作为一个案例,是理解美国城市外交实践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1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别于政府间外交。在习近平的谋划、引领、推动和参与下,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机制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首先,重要政党外交双边机制实现新进展,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的双边机制取得新成果;其次,结合总体外交战略任务,创造性地搭建配套地区(区域)多边机制,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了新贡献;再者,主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机制,实现了全球政党外交多边机制的新飞跃,各类政党外交机制都呈现出先进性、统一性和包容性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党外交协同机制;结合实际国际影响力,逐步构建全球政党外交机制大布局;科学判断世界趋势,抓住并用好政党外交机制发展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政党外交机制议题与形式。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没有对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限做出界定 ,这是总统和国会外交权力之争的根源。总统和国会的权力争夺表现为 ,双方都在极力扩大自己权力的同时 ,指责对方“篡夺”了自己的“合法”权力。通过争夺 ,双方的权力都大为增加 ,但在美国外交事务中总统居主导地位。同时 ,他的权力又受到国会的制约 ,其大小由总统个人能力及其与国会关系决定 ,还应视具体外交领域的不同而不同。从历史趋势看 ,总统的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2.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独特重要的外交形式,可以通过向外国公众宣传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而减弱、消除"中国威胁论"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达到化解"中国威胁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习近平主席的索契之行如何把体育与外交相互融合、多边与双边相互促进,重点突出,一举多得,实现中国体育外交又一创新实践。通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建设体育强国的体育外交创新进行探究。习主席利用短、平、快的“点穴式”体育外交首开我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赋予中国体育外交新的内涵:1)习主席的索契之行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倾注巨大正能量。2)巧妙运用体育外交的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3)利用体育外交实践来验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4)利用体育外交平台,2国元首保持密切交往,为正面营造国家形象、让本国文化和价值观更多为国际社会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提供良好契机。5)体育外交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同时承载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担当。研究意义在于从习主席把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团结、友谊、和平的人类共同愿望融入中国外交矢志不渝的目标,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福音,为加强我国体育强国的内涵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研究价值证明中国政府始终从提高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为我国体育事业固本培元,激励把个人梦和体育强国梦汇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  相似文献   

15.
《红字》使作者Nathaniel Hawthorne一举成名。主要是他象征手法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作品的艺术效果。文章将对文中出现的字母“A”的集中象征意义作出解析,使读者对此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女性观,扬弃了“无神论者”最初的博爱观,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的博爱观”及“激情本体论”。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宝黛钗云”这些典型人物表征了他的自发的“人性论”和“博爱观”。以至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创立了一个类似费尔巴哈的“爱教”,这对国人当有重大的博爱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我国盆景领域首次提出景眼一说。文中点出了贺淦荪盆艺作品的景眼,并对其几个获奖的主要盆艺作品的景眼进行了分析,这些"只一字,尽得风流"的盆艺作品,容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为一体,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学者布莱克(R.Blakc)和莫顿(S.Mouton)提出的“管理方格模式”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了运动训练“管理方格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类型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秉文博士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于1919年执掌南高、1920年筹建东大,1921年出任东大首任校长。掌校期间,他提出了“四个平衡”的办学宗旨;创立了“寓师范于大学”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三会”一体的管理体制。他开创了东南大学第一个鼎盛时期,为东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本文旨在对其筹建东大、建业东大的历史贡献作一简要梳理和评析,或许对当今的大学校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大相径庭。渊明“是为傲吏”与其自身“固穷节”的人生定位及其耿介傲然的性格特质有关。渊明诗文早在千余年前就已流传东瀛,深受日本人民爱敬,也曾给予日本汉诗以独特营养,虎关此说在日本学术史上只是偶见的一例。然而,因为民族性格、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日本汉学者、汉诗人对渊明其人其诗的体悟与中国人相比有时终不免有一点儿“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