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语文教育本质要义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语文的性质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明确高中语文课程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标准》强调的是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知识、能力与兴趣、情感、态度等的统一。科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说,上好一堂课,必须抓好教材、学生这两头。我的体会是,除此而外,还得抓好“自己”这一头,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1979年恢复高考,我考进师范专科学校,经过短期学习,就被分配到江苏省扬州中学实习——其实就是顶班上岗。在农村插队十多年,一直想当教师而不可得。如今学历不高,经验没有,口才不行,在海内外闻名的百年老校忝居教席,真所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来想,人各有长,插队多年,我喜爱看书也逐渐学会看书,把教材这头抓抓实在没有问题;没有经验多请教前辈;口才不行多花工夫背教案:每篇课文备课,就像做文章一样,每句话都写上,教案往往写上十几页几十页。大概就凭这点,尽管经常性的听课、公开教学中,我不算出众,但是学校、学生的总体印象都算可以。不久学校让我担任章熊教授主编的《全国重点中学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三年下来,我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自学的经历、体会,我认识到,语文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重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制订长期的合理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3.
蒋念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同步发展,也就是既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扬州语文教育界在顾黄初、洪宗礼、郑万钟等前辈的指引下,一直研究、  相似文献   
4.
导写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就是不适当、不匀称、不均衡,就是问题、差异、冲突。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事物都存  相似文献   
5.
1977年恢复高考,我以初中学历考进师范专科学校,后来提前分配到江苏省扬州中学,圆了“教师梦”,心理总是乐滋滋的。  相似文献   
6.
前一讲着重谈了怎样根据音响艺术、造型艺术的特点在音乐与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这一讲谈谈如何根椐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言艺术指文学作品,它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语言层、形象层和意蕴层。文学作品欣赏,其一般过程是经由语言的感知、理解,把握作品的形象,从而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这过程中领略到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蒋念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同步发展,也就是既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扬州语文教育界在顾黄初、洪宗礼、郑万钟等前辈的指引下,一直研究、实践“科学人文相互融合的语文教育”,强调科学语言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英美课程:走向强化,趋向统一英国在20世纪前期设置了三类中学:文法中学、技术中学与现代中学,只有文法中学要为升入大学打基础,才设置语文课程,其他两类中学仅有英语而已。后来,英国将三种中学合并为综合中学,中学语文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学制系统复杂,各校课程设置自行其事,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认为,学生能否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并适当选材,是作文教学的一道难关,跨越了这道难关,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什么可说,没什么可写。其实写作素材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学者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归纳起来,进行分类,制成作文题材表,以提示学生发现题材。题材表如下:  相似文献   
10.
社会美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之外,都属于社会美。像这几年大家从传播媒介中接触比较多、比较熟悉的人体美,它就属于社会美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美的最大特点是与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美来源于实践,但各种美与实践的关系,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自然美与实践的关系就是间接的。而社会美则是直接从实践中创造产生出来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却不能从事自然美的创造,也不一定能从事艺术美的创造。而对于社会美,人们则不仅能欣赏,而且也能参与创造。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美的创造,应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