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启真 对数学美的追求历来是数学家们发现与创新的重要动力。首先,从数学发现与数学美的概念来看,这两者反映的都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发现所揭示的是各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数学美反映的则是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宜人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概念图是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具有促进知识整合、促进学生意义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改善教学设计方式、革新传统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备课、课堂教学及评价时以概念图为教育技术支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认知心理学家西蒙指出: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索引在记忆储存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比如一个人观察某个物体并对该物体进行辨认后判断究竟是何种东西,或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辨认并确定是何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或对某种颜色、气味进行辨认等都涉及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5.
1.数学命题转换的心理机制命题转换,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个命题转换为另一个命题.布鲁纳曾经将转换看作是学习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这三个过程依次为获得、转换与评价);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介绍解题方法时曾有一句名言:"不断地变换你的问题".命题转换本质上就是变换问题,通过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学理解类型的研究,著名心理学家R·斯根普曾经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事物的理解有两种模式: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工具性理解是指一种语义理解,即符号所指代的事物是什么;或者是一种程序性理解,即一个规则所指定的每一个步骤是什么,如何操作。关系性理解则还需加上对符号意义和替代物本身结构上的认识,获得符号指代物意义的途径,以及规则本身有效性的逻辑依据等。斯根普把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作为数学理解的两极,并认为只有从工具性理解达到关系性理解,个体才能真正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进程、改革深度都相对滞后。笔者认为主要问题如下:没有真正建立起政治、行政、学术三元一体的高校组织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与运行体系;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建立起兼顾效益、效率与质量的职业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丁益民:关于新一年度的重点选题,一线的高中教师会比较关注高考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每年都会开辟专栏转载这方面的优秀文章,《中国考试》每年也会刊发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评价报告。因此,我认为杂志可以在八九月份开辟高考研究专栏。就我个人而言,一直重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研究,其实教学研究就是对教学组织形式(外在)和教学规律(内部)的研究。一方面,我比较关注数学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实,即怎么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数学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师要注重课程设计;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各类数学活动的机会;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建立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等等。这些要求无疑十分必要,有待加强。与此同时,我们也  相似文献   
10.
探究教学三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把握探究性教学的3个基本要诀——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详细编制探究导向图、灵活运用元认知提问,可以促进探究性教学理论更好地走向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