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给非遗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代绍兴水乡社戏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如何将其更好地存续下去?可以从积极维系水乡的生态环境、适当修复水乡社戏习俗文化的场景与语境、关注因时变迁中的重构三个视角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在人类社会里,民俗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功效的社会存在,择其要点,主要是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寻中国鸟信仰的生成,是对中国化原点探索的又一次尝试。中国远古江南先民的稻作生产方式导致了人们对鸟的崇信,鸟信仰衍变构成的中华化丰富发达的鸟信仰系统,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农村地方戏剧出现了新的生机,乡村戏剧生存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优化,其缘于两种因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比较宽松,价值和观念多元化的倾向、乡村地方神庙及相应民间俗信的适度恢复,使娱神育人的地方戏剧再度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二是当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推进,作为表演艺术的地方戏剧和民间俗信在成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客观上也进一步拓展优化了乡村戏剧如庙戏的文化生态。乡村戏剧在其生存空间逐步得到改善后,其在乡村社会中所发挥的"娱神育人"、民间启蒙等文化功能也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6.
“民间”是民俗学的关键名词 ,2 0世纪“民间”理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 ,这个变化中潜藏着知识分子对待民间的立场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期 ,由于具体背景的差异 ,“民间”内涵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海、浙江东部和江苏中南地区形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上,古往今来互补互助、共同发展,其联动协作对于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长三角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越了行政建制的藩篱,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因此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再是地方上的称雄争霸,也非碎片式、割裂式的保护,而是强调各地区的互补联动、合作发展。故建议成立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区协调组织,建设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重新焕发生机,这对当代中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发展也是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与中国本地固有的道教和仙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道教和仙道思想的源头,国内外的论者一般推及老庄思想、先秦方士。然而,老周思想和先秦方士之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渊薮又在何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田野作业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出发,结合地下考古的最新发现和文献资料的记载,运用生态文化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知识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梳理,得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初民在原始稻作生产中萌生的鸟化心态和鸟化宇宙观,开启了神仙、道家思想的神奇思辨,它如潜藏的河床,规范着中国思想文化艺术长河的流向。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事项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以民间信仰学术话语概述之,却还是清末民初逐步发生的。百年以来,如何看待民间信仰,社会各界并不清晰,而当政者更是纠结。对民间信仰在上世纪以来在我国的路径做一梳理,辨析,可以为寻求相应的对策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9月14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传统节日中秋节正在这一天。中秋佳节,自然得说说月亮;说到月亮,又离不开玉兔与嫦娥。那么,月亮中有玉兔的传说从何而来?与兔子有关的民间习俗都有哪些?下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