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时期古代西方很早就有教育心理学思想论述,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柏拉图主张学习即回忆、内省和自我分析;亚里斯多德主张从对经验中事物或物种等级的本质加以抽象出来。古希腊古罗马以后,古代西方心理学思想官能论主张人有五种本能——植物官能、情欲性能、感觉官能、运动官能和理性官能,文艺复兴后,人们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官能论后来发展成近代心理学两大派: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以笛卡尔和赫尔巴特为代表,笛卡尔对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赫尔巴特因对教育理论的突出贡献被称为科学教育之…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反思就是对自己经历过的思想、心理感受及行为的体验和思考。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出于对教师工作绩效提高的要求、对教师教育职业化倾向的要求以及教师培训理性化的要求。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录像反思、日记反思、从学习者角度反思、与同事及专家的交流中反思以及通过向学生征询意见反思。  相似文献   
3.
大学考试试题质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试试题质量是指测验人员所选样本对测试对象属性的测量程度,具体表现为教师编制试题的难易度、信效度以及区分度。本研究随机抽取河西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8个系的16门考试课程为研究样本,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分布大部分呈正态分布,部分考试成绩分布呈现出不对称和尖峰态;(2)期末考试成绩等级上,理科在优秀和良好的比例高于文科在同一等级上的比例,同时,理科在不及格上的比例高于文科。总评考试成绩等级上,理科在优秀和良好的比例高于文科在同一等级上的比例,但是,理科在不及格等级上的比例低于文科,反映出平时成绩对总评成绩的随意性影响;(3)期末试题的难度系数高,试题难度较小,并且文理科和难度系数等级之间的卡方检验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4)期末试题区分度偏低,并且文理科和区分度系数等级之间的卡方检验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脱胎于两个很不相象的父母:哲学和心理学,前者提出了许多早期的心理学问题,后者却提供了许多早期的研究方法。哲学家和生理学家很早就对智力问题做了许多思辩和实验的研究,尝试过许多智力测验的方法,如测量一个人叩击膝盖时的反射速  相似文献   
5.
<正> 19世纪后期,当冯特宣布心理学家不能在实验室对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进行研究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以自己做被试,进行了在心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对记忆问题的研究。 艾宾浩斯从1879年对记忆开始研究,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论记忆》。他在实验中一个创造性的贡献是首次编制并使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教师教学的自主权、教学与科研、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学习负担等七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学生面临着种种不平等现象,包括:奖励上的不平等,提问上的不平等,知觉方式上的不平等,课堂空间位置上的不平等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所折射出来的不平等。对学生而言,尽管造成这些不平等的因素真实地存在于他们自身,但这些因素具有非选择性特征。教师以学生具有的非选择性因素作为时待他们的直接依据,使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出发,提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实践研究创立了专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阐述了这一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特点,取得的成效与创新点,最后说明了这一研究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认知技能是习得规则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整的认知技能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程序性阶段和条件化阶段。认知技能获得阶段的揭示有助于我们了解认知技能获得过程的实质,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识分类的性质,有助于认知技能形成的有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情境是学习的构成要素,人们对情境育德的理解是随其对情境理解的变化而变化的。以价值内化为本质的道德学习的情境性是与道德学习初始生成的情境性、呈现方式的情境性以及测评的情境性相联系的。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到道德学习的情境性特点,更要在实践上创建科学典型的育德情境,以便于个体道德学习的生成和德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