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2018-2019年7个批次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毒力基因,以及药物抗性基因的PCR扩增,为畜禽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并对其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病死鹅的肝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并提取分离菌DNA模板、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对比,并对其相关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PC R扩增.结果:从上述试验中分离到7株肠道沙门氏菌.7株分离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2株扩增出blaterm-1基因,3株扩增出baCMY-2基因,6株扩增出卡那霉素耐药基因aasA1,7株均扩增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均未扩增出喹诺酮耐药基因qnr,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株扩增出肠毒素基因stn和菌毛素基因inv J,3株扩增出菌毛素基因sip A,均未扩增出毒力岛基因misL和毒力岛基因ss aB.结论:7次送检鹅死亡原因是肠道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7株分离菌均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及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
用感染RVHD病兔的肝、脾、肾以及从鸡、兔混养暴发巴氏杆菌病兔体分离的细菌研制的甲醛灭活二联苗,免疫健康易感兔,于免疫后对RVHD强毒攻击第3天保护车达50%(6/12),第5天达100%(15/15),持续保护6个月以上,抗体动态测定与攻毒结果一致;对巴氏杆菌攻击第7、15天的保护率分别达75%(9/12)、91.7%(11/12).6个月保护车仍达72.2%(13/18)。  相似文献   
3.
鸽I型副粘病毒(PPMV-I)JS株的尿囊液毒,经10倍连续稀释后分别接种鸡成纤维细胞和非免疫鸡胚,测定其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和鸡胚半数感染(EID50)。结果显示,JS株TCID50为10^-9.33/0.1mL,EID50为10^-9.375/0.1mL,表明JS株病毒对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易感性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安徽省明光市某蛋鸡养殖场3次送检的病死产蛋鸡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该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为养殖户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3次送检的病死鸡肝脏组织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16SrRNA基因PCR扩增、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从3次送检的病死鸡肝脏组织中分离到3株均为革兰阳性球菌,它们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均为淡红色圆形光滑湿润隆起半透明小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3株分离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较强的耐药性,每株分离菌只对1种或2种药物敏感,让养殖户使用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对3株分离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与粪肠球菌同源性都在98%以上。结论:该蛋鸡场3次送检的病死产蛋鸡均为感染粪肠球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鸽Ⅰ型副粘病毒病(PMV-Ⅰ)的研究概况.主要阐述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6.
用鸭源WF01D株新城疫病毒接种对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D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1716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71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1D与国内外其他NDV HN基因的同源性为81.2%-95.0%,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4.3%,说明WF01D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NL/96株的同源性为93.8%和95.0%,说明WF01D与Taiwan95株和NL/96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对皖北地区羊养殖场中所采集的37份腹泻羔羊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进行测定。方法:将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药物敏感性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分离细菌37株,经生长特性、生化鉴定及16S rRNA测序对比序列确定分离菌均为大肠杆菌。致病性检测大肠杆菌中有21株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中Stx-1毒力基因和Stx-Ⅱ毒力基因分别占比8.10%和48.65%,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在本次试验中未检出。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6组耐药基因中tetA(97.30%)和qnr(83.78%)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9.19%和94.59%。结论:皖北地区部分大肠杆菌存在致泻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IBD自1984年在我省流行以来,疫情不断,损失惨重,各地使用各种IBD弱毒苗免疫鸡群,免疫效果欠佳,笔者研制IBD油乳剂组织灭活苗,在一定范围内免疫鸡群,可达91%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