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建议分析了开发澜沧江流域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全面规划水资源开发、水电站建设、矿产开发前期工作、防护林建设、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以及国家在投资、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以资源利用 为基础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 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使“资源/ 生态环 境/ 经济”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这在我国 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西部既是生态脆弱 的典型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 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全面建设 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西部资源(特别是 生物资源)又十分丰富,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 方面。如何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的“三赢”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 期“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专栏,探讨了 在西部地区如何通过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问 题;提出了构建发展生物产业、保护生物资源、建 设生态环境的“生态/ 生产”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化体系的思路。这种“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 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与原则,对于其他相关问 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实施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生态安全、 资源安全等非常规安全等问题的研究,是生态科 学、资源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的许多问题, 还需要生态学、资源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 技工作者进行探索。本期所刊登的几篇论文,就 是在这些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国亚热带区域76个地区(不包括行政单元)的植物区系调查和研究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TWINSPAN聚类和样带梯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区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特征和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研究区域间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贯穿我国亚热带区域的东经108.5°~111.5°和北纬29°~31°两条样带的几种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布梯度。结果表明:①15种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归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干旱区成分和东亚中心成分4组;我国亚热带各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中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的比例最高;干旱区分布诸类比例极小;东亚中心成分的比例突出,特有性强;②样点的PCA排序明显反映了北、中、南亚热带在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的差异,但亚热带东西部的差异不明显;③样带分析清晰地反映了热带、温带成分之比的梯度格局;川东鄂西地区特有分布中心的地位和世界分布与特有成分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科研院所的活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科研院所的结构性调整成为一项紧迫而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周光召院长于1993年9月2日在中国科学院结构性调整研讨班上讲话指出:要使结构性调整真正产生实效,我们的工作一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符合我们国家的发展规律;二要能够促进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的发展,包括科研工作本身和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工作;三要使各方面的同志都能各得其所,使现有的宝贵力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周院长特别强调指出,一方面,要看得远,要有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构想;另一方面,在具体执行时,要讲究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研究所的结构性调整涉及学科方向、人员构成、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各所实际情况不一样。为了充分反映研究所结构性调整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本刊记者樊春良于1993年11月特地采访了曾茂朝等四位研究所所长,请他们谈了本所结构性调整工作的情况。下面是他们谈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物种和植被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阐述了生物物种和植被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础数据库,并简要介绍了生境评价系统的研究成果和植被资源-气候环境的空间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求。教育事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西北五省区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问题”咨询考察组在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协助下,于1998年8月28日一9月14日先后对南、北疆进行了考察。考察组经反复深入研讨后认为,加快新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新疆自治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咨询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把塔里木河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1321公里,与其源流构成的塔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12.…  相似文献   
8.
该建议分析了攀西地区的水能、矿产、生物资源优势,认为应把该地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金属材料与能源基地,并就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开发进程、政策优惠、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化成为不争的事实,生物固碳作为一种目前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固碳减排方式,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众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我国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绝大部分,只拥有较低的碳密度,与各自的碳储存能力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而粗放管理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也可以固定大气中更多的C02.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急需开展的生物固碳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高固碳能力的转基因工程和物种筛选培育;生态系统固碳机理及固碳定量化研究;区域生物固碳减排模型模拟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 生产方式亟须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草原由于长期以来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近50年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及草原畜牧业的成本效益核算,表明内蒙古草原生态上的不可持续性已经造成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生态损失远远大于经济贡献.因此其落后的以放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必须进行彻底改变,天然草原禁牧,发挥其生态功能,而以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开拓现代化的畜牧业增长方式是草原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