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学会想象,构建“心理地图”。区域定位的训练,一是可以沿着各大陆的海岸线“走”一遍,识记沿途的轮廓形状、半岛、岛屿、边缘海及海峡、运河等,之后再进行回忆与想象,想不清楚的再翻开图册;二是可以选定几个主要的“点”,使其成为“已知点”,据此来推测图示区域大致的位置。2.学会取舍,处理好宏观与微观、模糊与具体的关系。尤其是对地理事物的名称等,要学会取舍,更多地从宏观上把握某区域的地理特征。3.学会阐释,做到知“地”明“理”。面对区域所存在的现象、出现的问题或产生的结果时,能灵活地、有效地运用高中地理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对它们做出合理的、合乎逻辑的阐述、解释与说明。4.学会描述,把握区域地理要素的结构,做到心中有“素”。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的要素,每一要素也有着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描述每一个区域地理要素的特征时,应从其知识结构入手来说明和描述。5.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综合法是从整体认识和分析该区域地理的突出特征;比较法则是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二者都是区域地理学习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项爱明 《地理教育》2020,(3):58-60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是学习的重难点,如今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基本归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加剧。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绝大部分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加热地面,而大气却能吸收几乎全部的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长波辐射(称大气逆辐射),这种辐射具易进而不易失的效应,称温室效应,也称花房效应。大气中有此选择吸收能力的气体很多,如水汽、二氧化碳等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储存于大气中,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然而,二氧化碳真的是温室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温室效应的?产生的效应究竟有多强?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和思考,想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地理实验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土壤的形成"为例,总结了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优化策略:精心设计实验,为素养培育搭建平台;精确实施实验,为素养培育搭建"脚手架";精准解读实验,为素养培育保驾护航;成果拓展分享,使素养培...  相似文献   
4.
当前,因远离城区、与教育发达地区信息交流不畅、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等诸多因素,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停滞不前的现象比较普遍.立足农村,发挥校本教研的载体功能,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项爱明 《地理教育》2020,(4):60-61
一、调查活动的缘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必修2“区域产业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它是怎么运作的?影响其选址的因素有哪些?它的入驻会给当地带来哪些效益?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2014年京东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富阳经济开发区的东洲新城,而京东“亚洲一号”富阳仓储基地的建成,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实地调查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三权"在下移,即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趋于丰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实现。同时,也要求教师发生角色转化,不仅要会"教"书,还要承担能"编"书这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根据课程类别的要求,选修课分为知识拓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