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功能之间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城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实践上的差异,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应该遵循的4个原则,即生态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乡土性和美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采集区内41个表层土样,运用敏感波段(SB)、有机质诊断指数(OII)和改进有机质诊断指数(MOII)建立2 mm(D1)和0.149 mm(D2)筛土样的有机质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建立的有机质反演模型均通过P0.01显著水平检验,MOII建立的模型明显优于SB和OII所建立的模型。此外,对不同反演模型,基于D2反射光谱建立的模型优于D1。基于D2反射光谱和MOII建立的模型最佳(R2=0.697,RMSE=0.707),可为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炎黄本同根,华夏期一统.海峡两岸中国人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遗传基因和文化渊源,闽台之间更具有密切的地缘、物缘、亲缘关系.近年来,面对资源永续利用这一世界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闽台在地理、资源、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长足的进展.通过频繁交流,切磋探讨,加强了解,扩大共识,共商对策,增进友谊.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铁炉渣对稻田水磷去除的有效性及机制,在介绍了铁炉渣磷去除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区域,采用原位采样与室内分析法测定并分析了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水磷的影响,并探讨了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水磷去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施加铁炉渣可有效地去除稻田水中的磷元素,并随着铁炉渣施加浓度从2 Mg/hm2增加到8 Mg/hm2,其对稻田水磷的去除效率逐渐增强。从水稻生长季平均去除效率看,8 Mg/hm2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水磷的去除效率为27.8%;从时间变化来看,铁炉渣施加在磷含量出现峰值时对稻田水磷的去除效率最为明显;除了铁炉渣的物质组成和多孔结构调节稻田水磷去除效率外,pH和温度的变化也在控制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水磷去除的效率上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施加铁炉渣去除磷技术在稻田水磷去除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以炉渣作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炉渣对不同生长期的水稻田间水除磷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温度、pH、初始磷浓度等对炉渣处理含磷废水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拟合等温吸附模型,用以预测一定条件下炉渣的最大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炉渣吸附量随温度和pH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炉渣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逐渐变小;炉渣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在2h后基本达到平衡,但一段时间过后,炉渣吸附有可能继续进行达到新的平衡;Langmuir曲线能较好地拟合炉渣吸附时间动态曲线,推测炉渣吸附属于单层吸附,且在一定的吸附条件下,炉渣存在饱和吸附量,但该数值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废弃物施加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有机碳-EOC,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其矿化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炉渣、生物炭、炉渣+生物炭施加后水稻成熟期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矿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炉渣+生物炭施加显著增加了犁耕层(0~15 cm)SOC含量(p0.05),对非犁耕层(15~30 cm)SO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各施加处理均增加了犁耕层土壤MBC含量(p0.05),而EOC含量总体上有所降低;炉渣、炉渣+生物炭施加总体增加了犁耕层DOC含量(p0.05),而生物炭施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期56 d的培养,各施加处理后,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表现为对照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p0.05),这表明各施加处理总体上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尤其以炉渣、炉渣+生物炭施加后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这些结果预示着工业废弃物炉渣施加对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室内培养法,笔者研究了磷(P)输入对闽江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并同步测定了不同分解期枯落物碳(C)、氮(N)、磷(P)含量及土壤相关的理化性质,探讨了P输入对芦苇枯落物分解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P输入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P含量(P<0.05),在第60 d时,P输入组和对照组的速效P含量分别为1.78 mg·kg-1和0.45 mg·kg-1;第135 d,分别为2.27 mg·kg-1和0.95 mg·kg-1.芦苇茎和叶的分解速率对P输入的响应不显著(P>0.05);芦苇茎和叶C、N、P含量在分解后期有所降低,但P输入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叶片C/N在整个分解过程中相对稳定,茎的C/N则有明显升高;P输入显著降低了叶的C/P和N/P(P<0.05),而对茎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叶和茎的C、N、P积累系数(NAI)均小于100%,预示着各元素均发生了净释放,但P输入对其释放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