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
基于BERT嵌入BiLSTM-CRF模型的中文专业术语抽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术语的识别与自动抽取对于提升专业信息检索精度,构建领域知识图谱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中文专业术语识别的精确率和召回率,提出一种端到端的不依赖人工特征选择和领域知识,基于谷歌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及中文预训练字嵌入向量,融合BiLSTM和CRF的中文专业术语抽取模型。以自建的1278条深度学习语料数据为实验对象,该模型对术语提取的F1值为92.96%,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如左右熵与互信息算法、word2vec相似词算法等)和BiLSTM-CRF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本文也给出了模型应用的具体流程,能够为中文专业术语库的构建提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预测智能网联汽车(ICV)人才需求,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ICV产业人才的结构,明确以研发技术人才为预测对象,构建分层级多指标的ICV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基于情景分析,得出未来5年ICV产业人才的需求量,并分析ICV产业不同类型研发技术人才以及不同业务模块人才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3.
首先研究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经验,然后从政策法规、市场表现等视角剖析现阶段我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管理基础,从立法、生产者责任延伸、构建信息系统、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以及企业协力攻关等5个方面提出我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的对策建议,最后给出我国汽车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合理开采、利用、消费不仅会影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碳中和战略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技术格局,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后疫情阶段,战略性金属的供需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其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的安全挑战从传统的资源产品获取能否得到保障,蔓延至开采、加工、应用、循环利用等全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迅速增长,但其作为二次金属的循环利用率仍然不高,这将导致大量资源损失。面向未来,国家(政府)应尽快建立二次金属的资源量和储量精细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健全二次金属的收集和资源化体系,促进制订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及标准,保障国内战略性金属的高效内循环及自给自足,彻底摆脱战略性金属受制于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聚焦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首先从组织架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三方面剖析了中国原有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创新链条、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智能汽车可实现城市资源的统筹调度、优化分配和顺畅流动,是实现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中国实现交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从车端视角对智能汽车科技群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涵盖人工智能、通信、地理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科学四大领域的基本框架,通过综合评估发现中国在5G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导航与定位领域具有部分优势,但在高性能芯片、车用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的瓶颈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描绘面向交通治理能力升级的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提出由智能汽车提供商、软硬件提供商及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共同主导的网状生态系统的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理想图景,并梳理分析各类相关企业在实践中有效分工协作的特色商业模式。最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给出践行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支撑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复杂产业,其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创新平台的支撑。本研究聚焦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首先从组织架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三方面剖析了中国原有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创新链条、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