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河南农业生产中的人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南省人地数量转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顺治年间,由于几十年兵荒交接,河南人口稀少,土地荒芫,人少地多矛盾十分突出。康熙、雍正两朝努力开垦,人地关系相对平衡。乾嘉时期人口猛增,土地紧缺,过度开垦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和危害了农业生产发展。清代至今,河南人口仍快速增长,人多地少矛盾依然突出。当前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粮食产量;努力发展工商业,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明初全国田土数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明初田土管理系统的论证,否定了顾诚明初军队屯田保密说。对河南省洪武二十六年田土数量和全国田土数量陈述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洪武二十六年全国田土总数为481万3千余顷。  相似文献   
3.
重评张鷟     
张鷟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有胆识,文学上有才华、有贡献的有识之士,旧史家认为他“讪短朝政”,“不持士行”;其作品被认为是“琐尾(?)裂”之下作,“猥亵淫靡”之小记。近现代一些史家对此表示认可,并进而指斥他为“无行文人”。然而,大量事实说明张■所“讪短”的正是当时朝政的弊端所在,所“不持”的也是封建统治者为士大夫所规定的言行规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农业开发和环境变迁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农耕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之一。千百年来的农业开发,既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繁荣和农业发展,也使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明清两代尤为严重。本文从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开发状况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如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决溢频繁,土壤盐硷沙化等方面进行简略论述,以期引起当代开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正确分析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制定出外交策略。起初联苏抗蒋,谋求与美合作,继而彻底放弃与美合作,转为联苏反美抗蒋。这一变化毛泽东称之为“一边倒”,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利益依据,是中共对外政策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民党“二大”时全国组织发展状况略考马雪芹近年来,国民党史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国民党“二大”时的全国组织发展状况的说法很混乱。本文将对国民党“二大”时的省党部数量、全国党员总数及其阶级构成状况略加考证,以利研究。一、国民党正式、临时省党部的数量在近...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联盟是介于市场与各层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机制,经历了价格联盟、产品联盟与知识联盟三种形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防止过度竞争与分散研发风险,使企业在联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经营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不断优化内外资源,在竞争环境中与对手的比较能力,定量测评企业竞争力包括经营环境、产品市场、企业战略、生产能力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四大美人”史有其人,而非纯粹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后世文人以“四大美人”为题材所塑造的种种艺术形象,是“四大美人”从历史走向民间并受到百姓喜爱的重要原因。“四大美人”的艺术形象、民间传说和史籍记载均有一定出入,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四大美人”的关爱。同时也可看出,尽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而老百姓却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即美人之美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美人之美能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她们的美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从秦汉开始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周边各少数民族即纷纷内徙,到魏晋南北朝形成高潮,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积极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学习和实践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优秀成份融入到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生活中去,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证明,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盛世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