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健美操教学能力是新时期体育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能力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原因的分析、提出健美操教学能力系统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产劳动、民族文化、原始宗教信仰、战事纷争等四个方面,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进行了相关阐释,剖析了藏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认为加强藏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民族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整合藏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对促进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已经席卷入这股浪潮当中,而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这股浪潮当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思维所体现的以读者为中心和共享的精神也是当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的创新技术手段,以技术为助力,以资源为支撑,构建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青海牧区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青海牧区6州33个县、市、行委的180所中学和1 043所小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青海牧区学校在体育教材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缺乏,体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建议:结合牧区教育实际,研究制定青海牧区地域特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积极探索适合牧区的区域教育模式,实行弹性教学计划,加快落实牧区特聘教师岗位制度,加大双语型体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整合州县各类教育、文化、体育设施资源,开发"以牧补校,以校补学"等经费筹措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中认为图书阅读率下降是绝对下降,但不意味着国民知识水平会下降。随着现代阅读和娱乐方式的增多,必须研究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出版制作与当代物质文明和现代先进技术相适应的各类阅读物,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对青海牧区6州33个县、市、行委的186所中学和1043所小学体育教学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后发现,牧区学校近一半左右体育教学计划不够完整,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不能完全适合青海的教育实际,体育教师大多数都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84%以上的中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球类项目、跳跳绳、踢毽子、武术、打秋千等比较受欢迎。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结合牧区教育实际,研究制定青海牧区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充分挖掘青海牧区各类体育资源,整理编写青海地域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材,加快落实农牧区特聘教师岗位制度,加大牧区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尽快缓解牧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的状态,整合州县乡镇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利用各类文化体育和校外活动基地等设施,以尽最大可能解决牧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匮乏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对青海牧区六州三十三个县、市、行委的180所中学和1043所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对制约青海牧区学校体育发展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相关探讨,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牧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对青海牧区6州33个县、市、行委的186所中学和1043所小学体育师资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了影响青海牧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采取专家讲座、城乡互动、对口扶助、支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牧区学校体育师资的培训力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其地位待遇,稳定现有师资队伍;尽快落实农牧区特聘教师岗位制度到基层中小学,多渠道引进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尽可能添置或配齐必要的场地器材设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Plasma-Sepc-Ⅰ型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一些常见具有代表性故障的检测方法,以及故障的排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Plasma-Spec-Ⅰ型电感语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一些常见具有代表性故障的检测方法,以及故障的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