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从分离为一个独立的过程之日起 ,就以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出现 ,其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虽然出现了一些教学的辅助形式 ,但就目前普通高等院校来讲 ,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日前 ,中共中央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 ,只有使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工作才能看到希望。因此 ,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1 转变教学观念早在 6 0年代 ,…  相似文献   
2.
暗示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学  刘素卿 《体育科学》2000,20(1):65-66
作者提出,暗示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并就言语暗示、动作暗示、标志物暗示的方法与效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课程实施的视角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国家课程改革模式研究不足;学校对体育课程关注不够;体育教师的文化阻滞与能力缺陷是导致教学变革迟滞的因素。提出加强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加强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类院校承担学术引领、支持、合作责任;营造支持性的学校合作文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测查,发现体育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建议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贫瘠与滞后、体育教师的文化阻滞与能力缺陷是导致教学变革迟滞的因素。提出了构建体现河北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营造支持性的学校合作文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探索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Anshel拟制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有为测量工具,初步测定了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在临场应付方式上存在着进攻--回避两种策略和任务--情感两种指向;在不同的临场应激情境下,运动项目、运动水平和性别对他们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法和调查法为主要手段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 ,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规范化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深入 ,实现本质性飞跃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教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手段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现状进行研究 ,认为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模式是课程研究的前提 ;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 ;课程实施研究的院校联合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心理测量法与心理实验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了18周的心理干预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18周的心理干预,各因子均分均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停止训练22周后,经过16PF二级指标的检验,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心理干预训练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测量法与心理实验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了18周的心理干预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18周的心理干预,各因子均分均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性差异。而在停止训练22周后,经过16PF二级指标的检验,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