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影响,面临着新的任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也会产生一些共性的常见的心理问题,这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应具备相应的解决方法和解决策略。本文即是关于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中“自考助学班”的存在反映了高职专科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专科与本科之间仍没有架起一座便利的桥梁,以满足专科生追求高学历的需求;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将美国的专科层次教育与本科、硕士、博士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职业教育从“终结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以及对“自考助学班”的反思,并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我国高职院中设立“转学教育班”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高职与中职的有效衔接不仅为中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高职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是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虽然,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但在具体运作和实施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与不足,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几点策略以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高职与中职的有效衔接不仅为中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高职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是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虽然,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但在具体运作和实施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与不足,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几点策略以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周文清 《职教通讯》2019,(24):22-26
"四位一体"职教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是满足职教生多样化升学与成长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存在的管理组织分散、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以及教育教学标准不全面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通畅运行。借鉴美、德、英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机制、系统化保障制度体系、完善国家教育教学标准、建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等,为"四位一体"职教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创造条件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高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克服高职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达成通识教育目标。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高职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探索了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法和评价形式多样化的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7.
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现高职与中职的有效衔接,应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拓宽衔接的内涵,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的有效衔接;施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结合的招生制度,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统筹管理,充分发挥高职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比电脑更加普及的网络媒体和信息媒介,更是成为“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收集信息的主要媒介工具。手机媒体具有便携、简单直接、传播速度快、交互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更增加了手机逐渐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能性,而这一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普及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从正外部性的角度关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目前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模式有政府官方型主体模式、社会中介组织型主体模式和多元型主体模式.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后两种模式.而我国相当长时间以来主要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借鉴国外社会中介组织参与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经验,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迫切需要吸引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检出率较高;运动习惯不好,运动量明显不足的比例较高;运动适量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运动不足组,尤其表现在孤独、自责、冲动、敏感这些症状上。这表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与其心理健康存在I必然的联系,如果要增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去干预这一部分学生,帮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