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工具(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概念的梳理,做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工具理性的膨胀带来了价值理性缺失的基本判断,进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技术)理性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经费投入、教育者素质、受教育者学习风气等四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在教育观念、主题、课程设置到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出路,以期实现工具(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我们认识和实践的现代性意义上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实际上是应对“职业要求”而为的技术理性型教育。而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以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生命幸福为旨归的价值理性型教育。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从“职业要求”到“生命关怀”的超越,就必须转变观念,构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以实现教师发展的“外在自由”和“内心自由”。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人们探索了多种方法来进行道德教育。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劣势,收到的成效也不尽相同。灌输式德育由来已久,基础地位不能忽视。价值澄清法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要求,值得我国道德教育借鉴吸收。将灌输式德育与价值澄清法结合起来,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心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内尔·诺丁斯。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后科尔伯格时代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对当代道德教育各家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超越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思想价值。特别是该理  相似文献   
5.
从市场化的功利性取向、教育模式的理性化取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人际交往情境的虚拟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心主题缺失的原因。借鉴诺丁斯的关心道德教育理论,指出在教育主题的向度上,应情理交融,彰显非理性精神;在教育观念的向度上,应淡化教师职业意识,建立“我一你”关心型师生关系;在教育环境的向度上,应虚实结合,显隐相渗,营造关心型校园文化,从而切实地让关心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文章根据“05新方案”实施以来某校连续三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教学诸因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的时空境遇,针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当适当转换角度,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对策。实践中发现,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基本内涵、功能和相互关系出发,指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非智力因素教育的不利现状,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磨练意志品质三方面,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