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方课程的实际开发中算在不少误区,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这些误区的存在往往导源于人们对地方课程开发的种种误读,主要表现为:地方课程开发宗旨不清、开发过程不明和开发主体“错位”。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课程开发中存在着不少误区,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其中,盲目突出地方特色、强调保护地方文化的做法导源于地方课程价值定位的迷离;过分重视课程门类设置和地方教材编写的做法来源于对地方课程开发过程及其重心的忽略和迷失:对地方课程开发主体的误读与错位导致在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小一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和国立女子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是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心机构和女性知识分子的摇篮,也因其参与和见证时代嬗变的特质而成为中国社会早期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识。由于现代性的核心指向个体解放,因此,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大学生个人生活史的考察,将为重新解读抑或反思中国社会的早期现代性转型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达成这样的共识: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及其素质是制约新课程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任何理想的课程方案,如果没有教师的支持与努力,都将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官方课程层面。鉴于此,在我省即将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之际,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在2004年4月初——5月中旬对本省范围内的12所中小学、498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方历史上几种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和“外观评价模式”的简单回顾及其内含价值取向的分析,认为随着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的变更,其蕴涵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一个由偏重社会价值到注重个体价值再到兼顾多元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人治的本质就是处理问题过于弹性化.在教育管理中人治现象广泛存在.人治主要源于人情文化传统、民主化政治时问不够长以及法治缺失.教育法治必须有人权和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否则,人治现象仍然会继续存在.即使有健全的法律文本,也难以执行.要改变教育管理中的人治现象,必须落实民主政治,淡化人情因素,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完善教育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学者对教学艺术本质内涵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方法技巧说、美的创造说、个性表演说和方法创造个性综合说,但这些观点还仅仅停留在直观或经验层面的描述,示能全面把握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首先从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看,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真”是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共通点,而教学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其经验性和个体创造性。其次从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教学现象存在着丰富的艺术色彩,因而“美”是教学艺术的一般艺术的共通点,而教学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其活动的双性、协调统一性和审美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8.
地方课程在我国负载着特定的意义。加强对地方课程的理论研究既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客观要求,也是课程理论丰富发展的逻辑使然。鉴于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与薄弱,有必要对地方课程的基本含义与价值定位、地方课程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阐释,以期引起更多的理论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所国人自办、也是国立的女子高等教育学府.它的创立标志着国人的女性观及其由崭新的两性角色和性别关系所构建的社会现的转变.其所培养的第一届女大学生即在这一转变中产生,并且直接参与、见证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现代性转型.为此,通过对这部分女大学生教育生活史的微观考察.无疑为我们把握和审思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早期现代性转型中的功能与作用打开一扇窗口.鉴于相关研究的薄弱和边缘化,这一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缺乏稳定的校内外环境、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发掘和借鉴.由于建国后中性化研究取向和传统史学理路等多种影响,这所高等教育学府已经退居主流教育史学的边缘位置,其成功经验也被遗忘和闲置.为此,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