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戴望舒《雨巷》除具有“丁香情结”、“雨巷情结”,还蕴涵“邂逅情结”。它既联通古今文人的心理期待,又隐含诗人当时的情感纠结,还激活当今读者的生命想象。“邂逅情结”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存在境遇,是戴望舒自我安慰的理想投射。究其本质,他走不出自己心灵的雨巷。  相似文献   
2.
《古炉》六十多万字,古老苍茫的土褐色封面,掂在手里沉甸甸,读在心里沉甸甸。无疑,这是本当代文坛的力作。循着一个叫狗尿苔的奇怪的人,读者慢慢走进吉炉村清寒的冬日阳光里。越走越深,越走越沉,渐渐土地上的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全部打开,一个闹腾腾、活生生的古炉村被曝光为一张日渐褪色的照片,照片上有正午发黄的阳光与阳光里的旧人旧事。  相似文献   
3.
理想主义是知青一代作家的精神胎记、心理情结,是他们精神体验的源泉,艺术创作的原点。史铁生、梁晓声几乎同时走上文坛,他们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走过文革与新时期,又在90年代以来的时代转型中,坚守理想情怀,走向各自不同的精神家园———神性向度与平民立场。梁晓声、史铁生是知青一代理想主义的双声:一个务实,从形而下层面批判社会的单向;一个务虚,从形而上层面祈盼神性的高标。  相似文献   
4.
文革发生学和中国社会政治运作的典型案例贾平凹的新作《古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值得予以充分关注。这部小说,第一次以全景的方式,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乡村如何被裹挟和卷入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它如何从抢夺一顶既令人艳羡、又是一种政治标志的军帽开始,以滚雪球和加速度的方式,日渐延展,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而形成狂澜既倒,日月崩摧的灾难。这灾难二字,又是日后人们的追谥,彼时彼地,身处其境的人们,却有一种疯狂的蟋蟀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跨界能手,冯唐的自媒体写作可谓观察70后作家的一个支点。基于肿胀而起的创作内驱力、精神内分泌式的文字繁殖,外加一点任情任性的才情,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冯唐青春叙事的写作范式。而与时俱进地玩转自媒体恰能让他肿胀的那喀索斯情结有效释放。只是当青春荷尔蒙的肿胀消失后,肿胀叙事能肿多久?文字能否在自媒体的信息繁殖中,走出自我重复的泥淖,建构叙事的历史景深?70后作家自我重复的叙事循环与自媒体写作自产自销的传播循环,是历史缺席后叙事失重的症候折射。作家叙事应如利刃,以个体的感觉经验与独到的美学修辞,锋利地切入时代的思想命脉,或表达深刻的内在分歧,或裸露隐匿的历史症候。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2020年《全国考试大纲统一》的发布,地理实践力成为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关注对象,同时也成为高考地理命题中重点的考察对象。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地理学科的备考以及教学上都对地理实践力缺乏重点关注。本文将以2020 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综部分第 36 题为例,对高考地理命题中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方向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是一个沉冥于生命的有限、欠缺又追求无限、超越的作家,诗性的梦想、智性的哲思与神性的祈盼是其创作的三维,这在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亦有所体现。女性形象是其"南方情结"的意象衍生,一方面,具有诗性品质、智性深度与神性导向;另一方面,又由于诗性的幻化、智性的抽象化与神性的虚化而逆转为虚幻的诗性心像、抽象的智性哲思与迷蒙的神性灵光,进而可见作者潜在的心理情结与自觉的艺术创作间的背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