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咏史诗闲话》体现了诗性与智性的和谐融合。作者评诗论诗善于引导读者走上诗性审美的道路,同时又具有智性深度,注重在情感与理性两方面给予读者强烈的感染与有力的征服。  相似文献   

2.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杰作,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该部作品以其故事的魔幻性、语言的诗性——严家炎语——赢得了众多读者,又以其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审美性赢得了众多文学批评家。文章力图用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女性形象类型的分析,研读作品并找到对应的女性形象,发现:每一个女性形象对应的类型,都是父权制社会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3.
李萱 《职大学报》2011,(2):1-3,52
在当代女性小说文本中,有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较为常见却又特殊,她不是对人物的简单描写刻画,而是通过女性人物与其"梦幻"镜像之间的对比、映照来凸显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内在矛盾和精神成长。在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梦幻"镜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学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多自创作伊始就非常注重对语言的思考,创作早期他关注语言的神性本质、自主性等本体问题。侨居国外期间,他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心灵之"光("aura),积极地探索语言的无意识结构与诗与人与环境的关系。新世纪归国后多多则把对语言的思考与历史、生命、死亡、诗歌等多方面联系起来,对语言自身的内在力量有了更深的诗性体验。通过分析多多在...  相似文献   

5.
对于海明威的硬汉神话与死亡情结,已从众多读者与研究者的共识,但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众说纷纭.本文从文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其男性主体意识的观照下,既塑造了父权文化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也创造了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些逾越了父权文化的道德规范,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第一原则"的内涵,也发现了布莱克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孙薇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99-101
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的解读,分析了威廉·福克纳的女性情结,认为福克纳不仅不是一名“厌女者主义者”,还是一名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深刻揭露与无情批判对女性进行摧残与迫害的传统力量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女性形象丰富 ,主要分为家庭中的太太和家庭中的小姐两大类。家庭中的小姐又分为 :旧式小姐、从封建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仍落入旧苑的女性、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各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和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其女性形象几乎都面临着生存与婚姻不幸的困窘与危机 ,她们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依附。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倾其一生心血致力于文学批评,但他始终以"文化建设"为艺术旨归,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文化理想诗性建构的选择与策略。在吸收西方古典与浪漫思想的基础上,李长之将其整合成"两种精神":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并以此来统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孔子与屈原是这两种精神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诗学》,引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体例的划分,将以钟嵘《诗品》、释皎然《诗式》、欧阳修《六一诗话》为代表的诗歌理论著作分为“诗评”、“诗格”、“诗话”三类不同的诗论体裁,不具备体裁学意义。从体裁学意义来看,包括“品、式、格、话”等各种具有断想式的论诗方式和记录式、随想式的结构组织的论诗体裁都是各种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话。  相似文献   

12.
杨朔散文瑕瑜互见.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诗化结构、诗化意境、诗化语言、诗化人物四个方面.缺陷主要表现在:程式化和虚假性两个方面.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对待,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其诗中多次描写过男子簪花的习俗。其中,以诗歌《吉祥寺赏牡丹》最具特色。这首诗仅用了短短的二十八字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众人簪花的情景,展示了一位性格饱满的苏轼。他既享受着与万民同乐的人生大乐,又追求着观览山水、自适自足的小乐。他既保持了强烈的淑世情怀,是儒家仁政的坚守者,又吸收了释、老"万物齐一"的思想,是"为老不尊"的叛逆者。这种能入能出、舒卷自如的人生境界,既是对儒家思想的坚守,又是对佛道思想的吸收,最终形成了他圆通自足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杜牧创作了大量咏史诗,对这些咏史之作,过去的诗评者多认为粗直浅率是“史论”而不是诗。文章分析认为杜牧的咏史是一种新的变创,是诗意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咏史诗的审美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师出苏门,却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黄庭坚大量创作六言绝句,仿效王安石六言绝句的形式,讲究精工对偶,注重夺胎换骨法。无论是王安石的品性学识,还是诗歌创作技巧,都对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常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是一位具有社会参与精神的艺术家,创造风格具有英雄性,充满哲理性;而舒伯是擅长于个人主观情绪的抒发,常以歌曲式的曲调来表现诗意的形象,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具有宽广的抒情风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的哲学思想相当丰富,他对哲学缘起、哲学范围、哲学本性等方面的思考内容 有着自己特有的看法。他认为哲学源于怀疑,源于人们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哲学的范围则包括哲 学世界、哲学分类和哲学发展等;哲学的本质应该是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9.
苏词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佳人形象,她们具有鲜活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大致可分为四类:貌美者不妖娆,重情者不泼辣,艺高者使风云变色,质洁者超凡脱俗。苏轼塑造这些佳人形象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有静态描写,有略貌取神,有诗意烘托,有以诗为词。其中那些品质高洁的佳人,不仅体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修养与胸襟气魄,也寄托了苏轼的思想与情志。苏词中的佳人形象及其艺术手法,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