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善良是一种品性。家长恐怕不会很刻意地为孩子安排善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善良的品性首先是从家长身上学的。从家庭的氛围中熏陶的。无法从空白高调的教育中灌输。 说白了,就是爹妈很善良,你的孩子也就看在眼里了。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写克隆术,写出来的想法让我很震惊。有一个同学说,他要克隆三个“我”。用一个“我”去招架老师各种各样的作业,这样他就不怕晚上作业做不完了;用一个“我”去听老师各种各样的批评,这样他就不会难受了;用一个“我”去听妈妈念不完的魔咒,这样妈妈再絮絮叨叨干扰  相似文献   
4.
妈妈说现在是早春二月,林林说现在是阳春三月。于是她俩争辩不休。爷爷总是很有权威的,他说:“两人的答案都对!按农历是二月,按公历是三月。这有什么可争辩的?二月、三月都是春。”不知爷爷的话给了妈妈什么灵感,她想请林林一起“找”春。林林说那是小时候的活动:“我都这么大了,还不认识小草和红花?”可妈妈让林林和她一起找记在脑子里的含“春”的诗句,林林立刻兴奋起来了:“如果我赢了,你奖什么?”“下午陪你爬山!”“一言为定!”“一言为定!”妈妈一说开始,林林高叫:“‘春眠不觉晓’。”爷爷从屋里走出来嘲笑林林:…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假日里,和已毕业的孩子们一起外出搞活动,在自助餐厅里我领略了这帮小男孩的“绅士风度”。“杨老师,来点什么?可乐还是橙汁?”“杨老师,要什么点心?都来点尝尝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新课程中的一块新内容。该如何解读和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反思,在反思中逐步完善,是本文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一、目标的解读一总目标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九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今天的“口语交际”和以往的“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着眼于“交际”!着眼于“交往”。因为这是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交际、交往,开放自己,搜集信息,丰富体验,接受…  相似文献   
7.
技巧动作是男子自由体操中的主要成份,其中尤其是空翻动作的难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套动作的价值。空翻动作的训练,在我国有传统的特点。在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空翻高度享有盛誉。在动作的创新方面,也为体操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因为如此,我国运动员在近年的世界性比赛中,在自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法,选择矿井技术工艺和参数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杨明明 《现代语文》2010,(1):150-151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加以实施。但有些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刻板教条地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读书,教师落得清闲。这是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在文化和文学领域的对话,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作家获得了俄罗斯读者的关注与青睐,迟子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迟子建幼年时独特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及自身对俄罗斯文学的钟情与偏爱令其诸多作品浸润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底色,为其在俄罗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和可预设的接受语境。通过对迟子建作品在俄传播情况的爬梳可发现,俄国学者在民族文学、乡土文学和神秘意蕴的视域下对迟子建小说的研究与接受呈现出边缘化与滞后性的特征,从中可以管窥我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整体态势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