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受多元文化良莠不分的影响,民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难以甄别某些不良意识,因而不能完全抵挡它们的冲击,在对国家的过去、现实以及未来命运的认识上缺乏理智清醒的认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被历史选择而沉淀出的国家观念的精髓,这些思想为树立新时期国家观奠定了基础,并对其转变发展予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深化和扩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日渐突出,这种影响也日益深入到价值观领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深受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但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巴西政府在发展农业的进程中,走出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巴西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世界大粮仓之一,这其中的发展经验与历程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任,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后期评价方式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的思想,相对于《论语》中其它核心范畴,如仁、礼、孝等在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薄弱.但是,“学”在《论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而且更是修德至君子的重要途径.《论语》之“学”包括学的内容、态度、方法和学的目的等内容.从《论语》中梳理中华文化“学”之精髓,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学者竞相讨论的一个文化焦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海外新儒派辩证观点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冲突性。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的建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促进传统文化不断现代化,努力推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后,美国经济严重受挫,经济复苏之路漫长而艰辛,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复苏仍不免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债务危机、财政危机以及社会问题等都为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明理-激情-导行”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而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又在导行。只有实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由于试题库模式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等优势,因此,正在成为承载和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和有效形式。但是,因为考试连接着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反馈等环节,因此,在纲要课试题库建设中,必须从课程性质和特色出发,以系统论的思维,揭示、把握和体现考试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教育需要、学生需要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内在节律。实践证明,理顺这其中的十大关系,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典型的"知"、"行"统一课程.其基本特点是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实践性.前两者是"知",后者则是"行".中国古代"知行分离观"对该课教育具有不利影响.该课改革须从"知"、"行"统一观入手,在"行"上下功夫.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将实践活动标准化.二要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明确教师主导地位,在"导行"中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