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体快扣球技术是当今优秀女排队伍使用效率较高的快攻技术之一,对比中国与巴西女排运动员在该项技术的使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助跑环节中国选手杨珺菁步幅较小、并步距离短、速度较快;在起跳环节杨珺菁倾向对速度的保持,起跳时间较短,巴西选手塔伊莎倾向对高度的追求,起跳时间较长;在空中击球环节,杨珺菁击球点较低、力量较小、速度慢,巴西选手塔伊莎击球点高、力量大、速度快.杨珺菁的击球力量约为55牛顿,塔伊莎的击球力量约为104牛顿.高点、大力、快速击球成为现代近体快球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模糊数学与体育的结合,推动了体育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运用模糊数学能够对排球技术进行合理、客观、定量化的评定,对提高排球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排球技战术打法的发展,世界女排强队对二号位的进攻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强力接应战术的使用以后。研究结果显示:中外优秀女子排球强队二号位进攻占其总体进攻体的39%左右,得分占进攻总得分的41.77%左右;中外女排强队二号位进攻落点多处于对方场区的6区和9区,4区和7区之间;中国女排应该加强二号位进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参加2011年世界杯的比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有着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攻击点集中、战术攻运用不多的不足;在接发球、发球和防守方面,存在接发球整体效果欠佳,自由人接发球数量较少的不足,整体防守起球数量可以,但起球到位率不高,发球整体攻击性不强。建议:中国女排应提高球队尤其是主攻手的防守能力;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改善攻手的使用结构和比例,提高强攻的进攻效果;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提升球员的体能储备。  相似文献   
5.
针对排球进攻战术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访谈等方法对世界女排强队二号位进攻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世界女子排球强队二号位进攻之特点。研究发现其特点为对手拦网效果不好以及进攻队员身材高大。由此,世界女排强队二号位进攻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当代女排二号位进攻的状况和效果,为提高中国女排二号位进攻的效果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4年女排世锦赛后世界女排竞技格局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世界女排整体竞技实力提升,竞技水平差异在缩小;欧洲女排整体实力较强,各队竞争激烈,新老劲旅交替较快;亚洲球队特色鲜明,东亚四强格局形成;非洲球队崛起较晚,发展潜力巨大;从各球队竞技实力分析,世界女排可以分为四个集团,以巴西、美国为首的美洲女排整体实力优势明显;从技战术风格分析,当代世界女排的技战术打法可分为四类:实力打法型、全面均衡型、高度力量型、快速灵活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维摄像法和录像解析法对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均采用两步助跑,助跑步幅、速度都有逐渐增大趋势;起跳的时间多为0.26 s,其中缓冲时间和蹬伸时间的比例不同;在起跳过程中踝角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膝角都有增大到减小再增大的过程;起跳高度和起跳远度具有较大差异性与高相关性;空中击球环节都具有肩、肘、腕和手指速度顺序增大的趋势,国外选手多以肘为轴进行制动,中国马蕴雯更多以肩为轴进行制动;最大扣球高度的利用率大都为80%左右,网上20~40 cm的空间是背飞扣球使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类比归纳法具有系统性、启发性、推理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应用类比归纳法,将有机化学中的各类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在对相关知识的推理、演绎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斗牛运动的起源、历史变迁、现实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认为我国斗牛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祭祀、娱神、娱人的作用,是农耕文明下中国民众的精神依托。然而时至今日,这项民族运动的发展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原有农耕文明生存价值体系的缺失、信仰的丧失;价值体系的难以构建;社会生活进程的急剧变化;政府部门的越位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