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论和文化相对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发展、东西方体育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方法支脚,而其理论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递"、"输入"、"中断"和"适应"等环节的理解,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传统与现代、强势与弱势、东方与西方等文化对等体中独领风骚提供理论制空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访谈法对日本武道在近现代的转型中技击的处理进行了梳理和提炼,认为日本武道在转型中恰当地扬弃了其技击传统,通过整合使技击成为武道技术体系的共同灵魂,品位提升的行为阶梯,契合现代体育的安全载体、精神教育的职能手段。并在比较学视域下对当代武术发展渴求技击回归的现实进行了审视和呼吁。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塑造作用。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文化不仅对学生的社会性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能较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的休闲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和休闲理念与产生于西方的奥林匹克人文精神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种生活观念。当今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表明了两种文化已经或正在建立起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将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效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补充和完善。太极拳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养生思想,把轻松、自然、和谐、安逸的健身与休闲观念融合为一体,而这正是与当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各种文化活动所演变、寄存和展示的特定场所或某一段时间。"文化空间"对某种文化的形成和进化起到决定或可能决定作用。运用文化人类学原理分析可知,武术"文化空间"兼具地理和文化两层面意义,具有地域性、活态性、传承性、整体性和场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应自强的理念。研究认为:实现中国武术自强须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和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其中文化传统是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文化个性是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类文化学问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和原理性研究进行评述;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理论运用、方法论和研究视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当下,既已成为文化遗产的中国武术理应诉诸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学理论来分析.对中国武术“文化空间”的传承、整合和认同等文化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是唤醒人们对伴随人类进化最久远的文化形式——武术的关注和思考,让他们觉悟到身上所肩负的文化史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文化散论>是邱丕相先生多年来的学术专集.其内容涉及到武术文化、武术教育、武术发展和武术美学等方面.从其字里行间,透析出先生广袤的视阈、缜密的思维、前瞻的分析以及深邃的洞察力,它是一本对武术理论研究者极有参考价值的典籍.  相似文献   
10.
竞技武术“文化空间”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赛场兴起于20世纪初,自一开始就产生了强大文化驱动力。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文化空间"所扮演的文化角色,研究发现,竞技武术"文化空间"出现了文化话语权政治化,行政管理中心化,受众群体边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化等现象。但同时必须承认其在当代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力,且应通过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积极到民间去"采风"和"寻根",坚持走竞技武术"文化空间"的"城市化"与"乡村化"并辔前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