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69篇
科学研究   40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计圆环、圆盘和球体与质点之间的引力,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大学本科是积累知识、智力、智慧的过程,对学生智力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只掌握现有知识更重要。本文论述了医用物理实验课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飒 《考试周刊》2014,(14):130-131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文言史料的盛行引起了一线教师的重视,学生学好文言文不但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学应对此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石清飒 《小学生》2011,(4):54-55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拖堂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什么:“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特别是参加中考、高考的“主课”拖堂尤为严重。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颇具规模和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拖堂”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张媛媛  钱鹏  刘佳  王小飒 《英语广场》2023,(32):119-122
本文在强调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外语教育的价值和时代必然性基础上,探讨了其目标定位和实践路径。针对融合过程中的语言障碍、教学时间限制、文化差异和教学方式等挑战,本文提出相应策略,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军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大力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从创新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入手,通过全新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学期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三学期制"通过构建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改革授课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即在吃的时候进行教育。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俩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或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除了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去亲身体会有劳动才有收获。如此使孩子  相似文献   
9.
人的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文章《学会生存》中强调:“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入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做为当代教育的宗旨”。很显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这种共识本身,无疑是以一个重要的侧面对传统教育的有力冲击,也是相对传统教育在此问题上的一种势所必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可操作层面上提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三个途径与方法: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应该关注培养过程的纪录,让教师培养"看得见";让培养者与受培养者进行相互"对话",反思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让教师培训更贴近双方实际,让教师培养更生动;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培养与时俱进,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