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科学期刊撰稿和编排规范化的问题就已经提出并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制定、贯彻与实施,我国社科期刊的编排规范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自国家教育部办公厅2000年1月18  相似文献   
2.
评“社科期刊编排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是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基础上制作完成的,带有明显的光盘版特征和痕迹,而后者则是基于电子网络平台的电子版规范,它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是用于对原创学术论文以及期刊源的检索与评价。《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不仅存在着"形式主义化"的问题,而且存在大量违背《著作权法》以及国家标准的条款,由于它不适合纸质期刊的编排规律和实际,因而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新规范"的思想认识基础,不外乎两条:一是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与国际接轨"是必然的,因此,在标准的制定上要国际化,甚至不惜与中国的传统全面"脱轨";二是认为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印刷型期刊"为文献检索与计量评价机构提供服务"是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对女子行为规范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女教的读物.《礼义·内则》是女教读物的雏形.汉代则是女教读物的奠基期.宋明理学产生后,女教读物迎来了第二次高潮.从宫廷直至民间,女教读物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腐败治理的角度谈文章的署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中,学术腐败有五花八门的表现。其中,在文章的署名上,“花钱买名”、“挂名”等形式则大行其道。要治理在文章“署名”上的学术腐败,除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建立防范和惩处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在“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署名“同仁”的答读者问,回答读者“‘因此’之前为什么用冒号”的疑问。对于“同仁”的“答疑”,笔者难以苟同。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几年时间,但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任何异议。考虑到《编辑学报》在编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觉得仍有必要具文对此作一番重温和辨析,以使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论语》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办于上海的一份畅销一时、影响广泛的同人刊物。杂志创办不久,同人中的几位核心人物即因杂志的意外盈利而陷入一场归属之争,最终以林语堂的退出而告终。《论语》是林语堂创办的还是他与邵洵美等共同创办的?当年同人间的那场茶壶风暴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一一检视。  相似文献   
7.
安拴虎 《编辑之友》2010,(12):104-106
<编辑之友>2009年第2期发表了拙作<浅谈"冒号+'因此'"句式的不成立>(为行文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浅谈>),文章是与<编辑学报>长年来将一些说明因果句处理成"冒号+'因此'"的句式的做法以及与<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同仁"的"答疑"进行商榷的,不意却引来李兴昌、陈浩元两先生的副题为"答安拴虎先生"的文章(<编辑之友>2009年第11期),主张:"说明原因的复句+冒号+'因此'"的标点法足对的(以下简称<是对的>)!  相似文献   
8.
影响文科学报质量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文科学报的整体质量不高,没有真正反映我国高校的综合研究实力,影响学报质量的因素坟要有四个:一、“内向性”原则是根本性因素;二、审稿制度缺乏或执行不力是重要因素;三、教务地执行“编排规范化”是新增因素。四、编辑素质较低是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 ,方术迷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或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思想最为活跃 ,但需要正确引导。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条僵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忽视科学普及等原因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以及基于这种迷信思想而产生的行为上的方术化。这次调查把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结果可以供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学生科学普及工作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大陆形象",是指一定时期台湾岛内社会公众对大陆相对稳定的总体印象、看法、态度和评价。大陆形象长期被台湾社会所误读、扭曲,甚至"污名化"、"妖魔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与两岸长期隔绝对峙、资讯匮乏、互信基础薄弱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大陆的自身建设不甚健全和传播力不足有关。随着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建构和塑造良好的"大陆形象",使正面的"大陆形象"在岛内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不仅关系到大陆人民的福祉,而且日益成为对台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